2月17日,北京市中小学校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发起的百位航天航空科学家进百校活动(双百计划)在京正式启动。目前,该活动已获得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环球网、中国科技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作为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并施行后的重要实践,“双百计划”以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学者与中小学生面对面对话为主,通过科普讲座、实践互动等形式,启迪青少年对航天航空科学探索的热情。

活动当天,11位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走进丰台区的11所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专委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以及中国航空研究院退休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特级技术专家、空军大校李清教授等知名专家,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科研经历和人生感悟。
作为发起单位,北航深度参与了本次活动,除了潘翀教授外,还有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首批专家、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退休教授陈志英、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张华,以及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共3位北航老教授报告团成员做专题讲座。

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潘翀教授以《从师法自然到超越自然:科技如何创造飞行》为题,从科技与飞行的关系角度,阐述了人类如何从模仿自然界的飞行生物到创造现代飞行器的历程。潘教授通过展示鸟类飞行、风筝、早期滑翔机以及现代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们理解了科技在飞行领域的创新与突破。他还分享了未来飞行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电动飞行、无人驾驶等,激发了学生们对未来科技的无限遐想。

陈志英教授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的《脚踏风火轮去飞翔》讲座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相关航空知识,从古代的风筝到现代的喷气式飞机,从鸟类飞行到飞机的升力原理。他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人类对飞行梦想的不懈追求。

张华教授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的讲座中,以《从纸飞机开始认识飞机》开启学生对航空知识的探索之旅。张教授通过纸飞机的制作与飞行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如升力的产生、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等。他还现场指导学生制作纸飞机,并进行飞行比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韩国军馆长在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中华民族的辉煌伟业两弹一星》讲座中,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两弹一星”这一伟大成就背后的故事。韩馆长通过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我国在核武器和航天领域从无到有的艰难起步和辉煌成就。他强调,“两弹一星”不仅是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讲座中,学生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精彩的讲座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知识,还通过科学家们的成长故事和探索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提问,专家们耐心解答,互动频繁。这样的科学教育第一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未来投身于航空航天事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还向每所学校捐赠了20套“星辰启航”航空航天科技课程资源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表示,“星辰启航”课程的设计既注重传承中国科学家精神,也致力于培养青少年思考全球科技话题的能力,广泛吸收世界范围内航空航天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凸显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动手实践,启迪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同学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据了解,2025年“双百计划”将进一步走进全国中小学校,通过“航空航天科学家”报告、科学课程捐赠、走进科学家实验室等多元化活动形式,将科学家精神与学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这一系列活动的实施,促进科学与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