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热点新闻 -> 关心下一代 -> 正文

“选择”是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旅程

发布日期:2024-05-06   点击量:

正如卡尔·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毫无疑问,一个伟大的事业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无比的幸福感、崇高感。

但是,刚刚开始独自面对挑战的我们,还未能真正领悟先哲的智慧,遇到生活中的崎岖山路与羊肠小道,依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问题,例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向前看”还是“向钱看”、“考”还是“保”……这个过程中,担忧和迷茫,不曾离去。但与此同时,探索和奋斗,也永不停止。

2023年,在北航离退休工作处的指导下,思源大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们有幸走到“五老”身边,感受到他们传递的温暖与智慧。当大一的同学们站在选专业的路口无所适从,不妨来听听老教授们的人生故事。

本期推送,我们聚焦“选择”问题,走进老教授们的人生,感受这趟精彩的旅程。

胡懋仁教授:人生是旷野,不妨大胆一些!

谈及求学的道路,胡懋仁教授用一个词总结,就是一波三折。

胡懋仁出生于安徽,幼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恢复高考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如今的首都师范大学)的政治教育专业。

“当时,我并不了解这个专业,更谈不上感兴趣……所以刚开始上学那几年,专业课学的并不好,有两次都是勉强及格。实话说,那时的我,真的不太清楚大学应该怎么学习。” 胡老师毫不拘束、直言不讳的谈话风格让大家忍俊不禁。

稀里糊涂地读到毕业,胡老师就回到了原单位。但在工厂里待了几年之后,胡老师觉得自己还是更愿意去读书、做研究。最终,胡老师决定:回去考研究生。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他选择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

“相比本科阶段的稀里糊涂,研究生阶段的我经历了更多人和事,所以更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学习原著的过程中,胡懋仁不断用学到的理论解释这个世界。新的发现,逐渐点燃他内心的兴趣火焰,使他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要是没有兴趣,就是为了应付差事,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胡老师强调,“在学习方面,兴趣确实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是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谈及选专业问题,胡老师鼓励大家,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人生是旷野,不妨大胆一点!“我认为没有绝对错误的问题,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你去做选择,就算后来发现不适合,那也是宝贵的人生经历,说不定今后还会派上用场。”

胡老师谈到,当年本科“不喜欢”专业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了解”。因为不知道这个专业能干什么、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今,同学们的“不喜欢”,有可能只是因为别人的不喜欢,或者这个专业找不到好工作,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只有勇于尝试,仔细倾听内心的声音,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做、是不是真的会有兴趣。

在退休生活之余,胡懋仁老师仍然关注国内外热点事件,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华网、昆仑策等多家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学习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过程,更不应该掺杂过多的功利性目的。”胡懋仁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谈,应当成为人生的奋斗目标。

徐兵教授:别过度注重价值,注重你的兴趣。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国考报名人数不断创新高,对于学历贬值、就业压力等问题,我校的考研名师徐兵教授给出了他的解读。

徐兵教授多年来担任研究生入学数学试卷北京市阅卷组组长,参加研究生考试辅导等。故而,徐老师以编题为例:“我编题的时候,为体现题目的价值,会刻意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但这样题目比较刻板,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成就感,干多了很容易烦躁。反而,当我不去追求价值时,会有新的灵感,编出有意思的题目,之后自己也觉得很开心。”

当社会普遍强调效率和结果时,人们可能会将成功定义为物质回报或社会地位,而忽视了个人成长、创造力发展和精神满足等多维度的目标。“聪明人”追求那些被认为更有“价值”的职业和活动,即使这些选择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的个人兴趣。

然而当这种“价值”给我们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焦虑和空虚时,不妨试着卸下一些负担,轻装上阵。

徐老师讲到,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研工作。真正的科研工作需要热爱、专注和才华。

谈到荣誉和地位,徐老师表示,这都代表着他人的认可,但并非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社会需要多样性,每种人都有他们的价值和贡献。选定目标后,就应专注努力,不断前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所以,希望同学们在选择道路时,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被外界评价所左右。

活动感想

对于自己所面临的一次次选择,我会为所谓的“捷径”纠结,自乱了阵脚,在无意义的浮躁与焦虑中畏缩不前。可对待这一切,老师为我上了另类的课:或许,抛下那些虚无缥缈的得失,无问西东,去做正确的事、去为更加宏大的事业不懈奋斗,去用我之所爱拥抱生活。这也会是属于我的解药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宸阳

像代代北航人一样,我们当有直面选择的勇气,有对自己所选道路的肯定与坚持不懈的定力,有调整自己、跟上时代步伐的魄力,让新枝上生长出嫩芽,努力完成这一场自我雕琢的修行。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唱给胡教授的《如愿》中的“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也是我们应当肩负起来的使命与责任,传承伟大北航精神,锤炼自身品格修为,建设美丽中国。

——知行书院 徐百卉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奋斗者的姿态。

在家常式的聊天中,老师们传达给我们一种健康、积极且富有启发性的生活态度,引导我们在尊重社会标准的同时,发现并追求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梦想。选择一份事业并为之终身奋斗,是一种承诺,一种信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追求内心的激情和崇高。当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这份奋斗,意味着不断学习、成长,不畏挑战、迎接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挫折,但也有收获;或许会有迷茫,但也有坚定。

“国之所需 我之所愿。”北航人的空天报国从来不是空喊口号,一代代北航人把家国情怀刻进骨子里,是建国之初大力发展重工业时的不眠不休,是低谷时刻不怕吃苦的忍耐与坚守,是讲台上尽心尽力的教授,是课桌前不敢懈怠的学习,是峥嵘岁月中的舍生忘死,是海晏河清时的居安思危。时代改变,北航精神的集中体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北航人走在建设祖国道路上的坚毅脚步薪火相传,始终如一。

“选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瞬时动作,而是漫长而持久的旅程,需要不断的付出和努力。然而,当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回首,看到自己曾经努力拼搏过的痕迹,那份执着与坚持便成为了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