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勿删)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畅游内蒙古东部

发布日期:2011-06-09   点击量:
   

2010726日北航退休办组织我们25位老师,大家在火车上面坐了32个小时,到了北部边疆城市――满洲里。路上看到辽阔大草原的太阳落山。落日特别大特别圆,光彩将草原染成金色,还染红了云彩,只有一瞬间就消失在地平线下了。看到茂密的庄稼,密不透风的玉米在这里只有4个月的生长期。还有成群的牛羊,牛散落在有水的地方,羊是一伙一伙群聚的。天出奇的蓝,云出奇的白。北京是35度的高温的天气,在家里我汗流浃背,这里温度很舒适。
    我和同行的人聊天,我在放飞心情,欣赏祖国北疆的风光。我在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生活了40年,却全然不知道内蒙古东部的风情。满洲里、额尔古纳、莫尔道嘎、巴彦呼硕、阿尔山、乌兰浩特,我来了! 我们的火车到达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我原以为会一片荒凉,没有想到,这里繁荣欢快,歌舞升平。到旅馆放下行李,就听见从窗外传来美妙的舞曲。我和我先生赶快下去看。几对舞伴在翩翩起舞,还有一个丑角的独舞者,旁边人们围成一圈在欣赏。再往前走,是两个人在录音机伴奏下唱歌,歌声嘹亮,宛转动人。旁边是一组铜的群雕:一个是一大一小两峰骆驼和一个穿着蒙古袍的骑手;另一个是在弹奏乐器娱乐的蒙古人。没有想到第二天我们还是在这条路上欣赏了一场歌舞表演,蒙古舞蹈不仅阿娜多姿,而且刚劲有力。歌者宏亮,回音悠扬,还有乐器伴奏和摔跤表演。这里音乐这样普及,舞蹈这样诱人。
    我在满洲里两个晚上,享受了几场音乐舞蹈的盛宴。后来我似乎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套娃广场。在6万平方米的广场,最大套娃有30米高,是现在世界上最大一个套娃,我远远就首先看到上面美丽女孩向我微笑,原来它由中、俄、蒙三个彩绘的女孩汇制。走近了才发现它的内部是餐厅和剧院。这里还有大套娃、小套娃、色彩缤纷的复活节彩蛋、音乐喷泉、惟妙惟肖的12生肖雕塑和十二星座模型。那天阳光灿烂,似乎是多种民族在聚会。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邻蒙古,北接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它拥有中、俄、蒙三国风情,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有东亚之窗的美誉。1901年东清铁路在满洲里建了火车车站,1907年有了商埠。满洲里是一百年的城市了。这里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具俄罗斯风情和外国风情的城市。不仅有套娃广场和俄罗斯东正教堂、俄罗斯博物馆,而且几乎每个店铺都有俄语的横匾,许多人可以用俄语和出出进进的外国游客(可能多数是俄国游客)交谈。至于建筑,则是多民族了。这个边境城市正在变成一个世界建筑的展览馆,各个街区有哥特式有巴洛克式,还有文艺复兴式和俄罗斯式。放眼望去,仿佛置身在国外的某个城镇。边陲城市居然如此繁荣,真是令我意外。
    国门,界河,在北京很少听到这个词,在这里我们不但走过了满洲里国门,而且走近了额尔古纳界河。满洲里国门,位于满洲里市的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第五代的国门高30米,宽40米,1989年建成。乳白色国门庄严肃穆,上方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和闪着金光的国徽。火车道从下面穿过。后来我们登上国门大楼,看到不远处的俄罗斯的国门,俄罗斯国门上有“РОССИЯ”(俄罗斯) 六个字母,还看到他们境内的车站、建筑和街道。如今的国门是第五代。第一代国门建在清朝末年,中俄两国在边境处设立了界限标志:根木桩,上面有俄国双头铁鸟国徽。1920年左右,书写中苏门横匾是第二代国门。1968年,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横匾是第三代国门,1989年是第四代国门。货车或者客车,如果在这里要进入对方国家,必须换成各自的火车(中苏铁轨宽窄不一)。第五代国门比以前的都要高大气派,功能设施齐全。祖国强大了,国门也越来越有气势!我们还看到41号界碑。这是19948月中俄两国勘界时定在中俄边界线上的界碑。碑的一侧是中国,另一侧就是俄罗斯了。我是站在祖国的边界上!我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严肃和责任。国门旁边有火车头广场、和平之门广场和红色旅游区。火车头广场陈列着毛主席1949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途经满洲里时乘坐的专列蒸汽火车车头,和平之门广场上有一个象征着国门的M 字母,上面是地球,还有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 红色旅游展厅包括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真理之路、中共六大胜利曙光、红色溯源等五部分。虽然看得匆忙,早期我国领导人的孩子在苏联的生活,仍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历史、现实在这里汇合,我倍感幸福荣耀。 第二天,旅游车带我们来到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河畔。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界河,右岸属中国,左岸属俄国。从那时起,这里就是两国的界河。宽宽的河床,水平缓流淌。我登上停泊在河边的一艘轮船饭店,可见对岸的人和马,悠然自得。我们这边生气勃勃,一片繁荣。这里隔河与俄罗斯赤塔州相望,境内的边境线长667公里,有黑山头和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额尔古纳,蒙古语捧呈、递献之意思,后演变为奉献的意思。额尔古纳河作为摇篮和母亲,不仅滋润了两岸的土地,而且哺育了蒙古民族。这里有茂密的森林,肥沃的良田和优良的牧场,是古往今来令人向往的一块福地。
    然后我们又到了室韦。这里是蒙古民族的发源地。古代室韦是古族名。古族人公元510世纪主要活动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称失韦失围。室韦人是东胡后裔﹐是蒙古族的先民。中世纪后期名震亚欧大陆的蒙古族,即是他的蒙兀部西迁后发展形成的。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寒冷湿润,冬长夏短,春秋相连。现在这里是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因为居民有不少是俄罗斯人和他们的混血儿后代,保存了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在这里可以领略俄罗斯异国的风情。导游说这里是山东大汉与俄罗斯族姑娘的家园,现在已经是他们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了。整齐的街道,宽敞的院落,还有别具特色的木刻楞房舍,屋间用一条条整木垒在一起,又结实又保暖。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从窗户可以看到墙壁上面有俄罗斯画。可惜时间不够,没有能够看到他们孩子。
    当晚我们在莫尔道嘎镇住宿。第二天早晨,我们到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看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我们先在路边的一片白桦林停下游览。白光光的树皮在太阳下似乎在发光,一棵棵白桦林如同一排排士兵保卫边疆。然后汽车驶入茫茫的大兴安岭林海。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景色俊美,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参观了电影《夜宴》的外景地,缓走红豆坡,漫步堰松树,欣赏一目九岭,一直到白鹿岛。享受纯净的大自然。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令人流连忘返。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莫尔道嘎是个美丽的地方。
    看完大兴安岭的森林,我们继续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时天气突变,狂风呼啸,虽说是盛夏八月,却寒冷难挡。我们穿上毛衣和外套,还是冷得打颤。狂风中我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巴彦呼硕,我定睛一看,守护人已经是棉衣棉裤了。巴彦呼硕是蒙语,寓意为富饶的山冈。这里有一座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最古老的敖包。敖包在高坡上,圆锥体,高有数丈。从远处看,就象一座尖塔,傲视苍穹。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意为石堆鼓包敖包是地理标志,也是蒙古族的精神支柱。它赋予蒙族人心灵极大的抚慰,坚信敖包中的神保佑着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后代。我们大家熟悉的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描绘的这里。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这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的插曲。这首歌在我们中间传唱了半个世纪,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先生喜爱音乐,用这首歌招待过许多外国朋友。可那天,美丽的草原显露了它自然条件恶劣的一面,让我们体会到草原生活的艰辛。唯其艰辛,草原人才锻炼得无比坚强,性格豪放。我们顶着寒风,爬到高高的敖包前,按照牧民的仪式围着敖包正反时针方向各绕一圈,还默默地祈祷祝愿。下午风小了,我们在去阿尔山的路上,又一次欣赏了大草原的美景。一碧如洗的蓝天漂浮着朵朵白云,正像歌曲里唱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潭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我们心中放歌,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当晚我们在著名的避暑胜地阿尔山住宿。阿尔山原名为哈伦阿尔山,蒙古语意为热的神泉。这里有大约48眼矿泉。泉水可以祛病、健身。周围樟子松,林木茂密;白桦林,亭亭玉立;落叶松,苍劲繁茂。第二天我欣赏大兴安岭阿尔山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看到美丽的哈拉哈河,看到称为夏日冰川的三潭峡(这一河段六月还有冰雪,故为夏日冰川)。好震惊的是我眼前的火山熔岩石塘林。它是大兴安岭一个奇景,是第四纪火山喷发的地质遗迹地貌,这里的地质构造、土壤、植被、生物保持了原状。在长20公里、宽10公里的地方,火山喷发后岩浆流淌凝固起来。经过千年风化和流水的冲刷,形成了独有的景观。堆堆火山岩,千奇百怪,有的如利剑直上,如花开放,如动物,神奇的如人的模样。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基本上无土可言的石塘林里,高大茂密的兴安落叶松挺拔俊秀,枝繁叶茂,粗壮的盘根紧紧抱住火山岩,在熔岩缝隙间深扎根。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真令人叹为观止。
    第八天,我们的旅游也接近尾声。早晨我们从阿尔山出发,途经科尔沁草原到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原名王爷庙,因清朝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此建立札萨克图的家庙而得名。我们在这里参观了成吉思汗公园。里面的成吉思汗庙坐落在乌兰浩特市罕山之巅。这座融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庙宇,从正面看是字形。正殿当中有16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四周绘有反映成吉思汗业绩的精美图案,中央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铜像;两偏殿陈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装,瓷器等复制品。 大殿和走廊墙壁有成吉思汗箴言字画,还有当代画家思沁绘制的大型壁画。门前是又宽又长有81级台阶的花岗岩台阶。 我们内蒙古东部游9天的行程,满满当当,横跨了内蒙古东部辽阔的地域,还有些地方我没有写出来,内容太丰富了。我们差不多一天在旅游客车上面有7个多小时,路况好的地方可以开一辆旅游客车,差的地方就开三部小车。我实在惊叹司机们的驾车技术。有时候在两辆车的路上,一边在修路用东西隔起来,他竟然在很狭窄路面稳当当开过去,不碰木杆等障碍物。他们方向感和距离感那么恰到好处。我们大家一致感谢我们的好司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歌唱草原,歌唱内蒙古。内蒙古东部的旅游,使我们坚信,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一定会蒸蒸日上!

(白效兰)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