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一天的清晨,刺骨的冷风飕飕地刮着。虽是初春,但寒意料峭,比深冬还要冷。在骑车前往学校的路上,我不由几次把毛帽往下拉,把棉衣裹紧,以挡住阵阵风寒。
走进办公室,手和身子还没暖和过来,只见高一、四班的一位同学向我走来。“老师,送给您,做的不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随即将一块毛巾和一封信放在我僵冻的手上。我有点愕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站在旁边的四班班主任李征老师赶忙解释道:“今天是三八节,是同学们送给您的礼物!我恍然明白地“哦”了一声,握着毛巾和信顾不得看,连声向这位同学道谢。随后,走出办公室,向四班教室走去。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正在早读。我轻轻推开门,像往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那样站到讲台前。全班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我的身上,那样可爱,那样亲切。“谢谢你们,同学们!谢谢你们的节日礼物!谢谢你们的信和心意。礼小情意重,它给了我欣慰和温暖,再次谢谢大家!”说着我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在五十多位同学的掌声中我走出了教室。
坐在办公桌前,我仍止不住地激动,手渐渐暖和起来。这时,我打开毛巾一看,原来是缝制好的一个食品袋。图案是米黄色和白色棉线交织的小方格,淡雅素洁,干净清爽。袋子长有一尺,宽约七八寸,大小可放进六七个馒头或一个大点的饭盒。你看,孩子们为老师想得多周到啊!我再仔细端详,嗬!还是手工缝的呢。针脚虽不那么细密,但横平竖直,穿带边都做得匀匀整整,挺像样的。我正翻着边细瞧,李老师接过去,凑到窗前亮处一看,“哎,你这块还是男孩子们做的呢!”真没想到,高一的男同学还会做出这么精细的针线活。可以想见,平素不曾多拿针线的中学生,尤其是男学生,缝制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包,要付出多么大的耐性和心劲啊!看着这米黄色的食品袋,我体味到它不仅是用一双双小手做成的,而是用一颗颗挚爱老师的炽热的心缝制而成的。拿起它,我感到热乎乎的,周身一下子暖和起来。
接着,我打开信看。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敬爱的老师,您能理解我们对您的感情吗?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啊,我们爱您,就像爱妈妈。妈妈给了我们血肉之躯,您给了我们知识和头脑。妈妈是土壤,您是园丁,共同抚育我们这些稚嫩的小苗,培育我们成材……您为我们流了那么多汗水,费尽了心血,不惜双鬓染上白霜,不惜眼角爬上道道皱纹,仍然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在场的老师伫立着、谛听着、凝思着,每一个人都被信中的话语和真情所打动,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充满着对学生深挚的爱和职业的自豪感。
我把信珍重地放在毛巾袋里,也永远地藏在了心底。上课的钟声响了,我拿起课本,比往日更精神地向教室走去。窗外凛冽的寒风还在呼呼地吹着,而我却已感受到了春天和煦的温暖。
这件事已过去三十多年,当年的学生已不再年轻,将届知天命之年,我也是早过古稀之年的老者,但一想起他们,一想起和学生相处的点滴往事,我都会记忆犹新,总觉得他们永远是孩子,我也永远年轻。
感谢学生,感谢教师职业,让我有许多温暖的记忆,让我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张阿莹)
编排/郭小军
校审/郭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