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妙笔生花 -> 心得感悟 -> 正文

一份坚守 一种担当

发布日期:2017-12-05   点击量:
 

我今年79岁,1955年从长沙考入北航,毕业后在601503、运载火箭等教研室工作,2006年退休,多年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教学和科研。

刻苦努力、敢于担当是我多年的信守。30多年前,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每天认真学习的场景仍记忆犹新。我的SponsorPapas,他的父亲是沙皇俄国的公爵。他说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不过他很看不起中国人,一次几个美国研究生总算不对某个数据,叫我帮忙试试,我很快算出来。由此,他们便对中国访问学者刮目相看了。回国前,我拷贝不少资料交给了北航。

 1993年,北航开始召外国留学生,航空航天领域是重点,宇航学院来了一大批,要用英语讲课,又没有适用的英文教材,加之留学生课时费少,还不能介入保密的科研课题,很少有人愿意承担。我当时是宇航教学副院长,责无旁贷,主动承担,这一干就是20年,担任三门留学生课,写了六本英文教材,至今还有两本正在出版,已出版的第一本教材被巴基斯坦和伊朗译成他们的大学教材。共带外国研究生20多人,应邀去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上课和讲学多次。

为国家增光、为北航添彩是我的信念。曾有人劝我,既是博导又有不少学生在航天部门,很有条件搞大课题,没必要花力气培养外国留学生啊。当我听到留学生反映从欧美国家学不到的东西却从中国学到的声音,加之我到发展中国家讲学受到的欢迎和对我国的赞誉,我没有任何后悔与遗憾,反而,更感到做留学生工作很值得,对北航争取做到国际知名和国际一流是有长远意识和重大作用的。

不图名利、默默坚守是共产党员的风尚。2004年,北航争取联合国挂牌亚太空间枝术教育中心,从筹备直到2014年正式通过验收,我一直参加,尽力做了我能做的工作。十年中,开头最难,白手起家,我们用自筹的科研课题费添置办公桌椅、计算机等,建立卫星应用专业、教学课程安排、老师聘任等,这些都没有工作量显现,更没有报酬可谈。如今,“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已成为北航对外的一块品牌,受到联合国外空委、教育部、外交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支持,每年有50多人入学,在国际上有了一定影响。

退休后继续参与一些工作: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关工委成员、RCSSTEAP首席专家;作为三老协会成员,多次做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普报告。

十九大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各项工作大有可为,我要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助推北航“双一流”建设发辉余热、增添正能量。

奉献有为之星 何麟书
编辑/郭永秀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