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家养老服务以“家庭为基础”,结合我单位实情,有哪些家庭类型:
1、家住北航与子女住在一起,这种类型是少数。有的老少三代住南南小两居室。
2、子女在外地工作,与子女在外地住在一起,有病在外地医治,报销有困难。
3、家住北航高层,子女在市内,空巢。有的脑梗、骨折等病,抢救困难重重。
4、子女在国外,与子女同住。
5、家住校外,独居,有风湿性骨折等病。有子女但不在身边,呼应不灵,实际还是空巢。
6、家住北航,家属关系在街道,在航院看病难。不少单职工家庭。
7、退休回老家,老家在山东与子女在一起。有异地看病、异地报销等问题。
8、失能老人家庭,老年痴呆,照顾困难,不得已送临终关怀医院住。
9、住校内、校外独居家庭。
10、住校内、校外空巢家庭。
11、有一人昏迷不醒,长期住院。
12、有一人现在昌平一养老院住。几乎用尽退休工资。
二、居家养老服务以“居住在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按我单位家庭实情,有哪些服务需求:
1、家住山东的一位老同志最近来信说,每次看完病,还得将发票、处方寄回来,支部派人去校医院报销,有时在银行卡上也弄不清到底报销了没有?而且老要麻烦人,实在过意不去,所以他迫切希望能“异地报销”。
2、目前住在上海女儿家的一位老同志,就在上星期,他夫人给我来电话,哭着说,他得是脑梗,经送医院抢救,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出院后,想早日得到康复,送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经请校医院说不能报销,只得出院在家养。因住4层每次去医院很是不方便。所以她提出能否回北航“在校医院病房住,这样照顾就方便些”。
3、家住校内6层的一位老人,因患脑梗后又跌倒骨折,为送三院抢救,从6层抬下,后又抬上,费尽力劲,家中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她几次提出来考虑他家的实际困难,“在校内调剂,从高层移到底层”。或“装电梯解决下来的困难”,这实际代表不少家庭呼声。
4、家住校内的一位老人,因老年痴呆、失能,在家无力照顾,只得送关怀医院住院。因离北航较远,只得请陪护照顾日常生活。经济负担较大。他爱人找到我们提出能否“就近医疗、护理,解决困难。最好能提供“家庭护理服务”。
5、独居家庭,我单位住校内、校外粗算也有10多户。其中一位住校外独居老人,虽有两个女儿都在市内,但平时不在身边,本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他们的需求就是“就医陪伴”、“能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关怀访视”、“能随时知道发生什么问题”。
6、空巢家庭老人,子女或在国外或在外地,有的子女虽在市内,但住得较远。他们的需求是“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日常生活照料”以及“保健知识”、清洗抽油烟机等“公共服务”。
7、不少单职工家庭老人,家属就医不便。一位老工人家住北航,老少三代住二居室,最近老伴有得癌症,手术后回家养病,值得挤在二居小屋里。“如果校医院有病房多好啊。”
8、有一位老职工因昏迷不醒,长期住院,医疗费用大。虽有大病医疗互助解决不少问题。但巨额自费部分造成家庭经济困难,所以希望学校医院能发挥作用。
三、按需求如何实现切实可行居家养老服务。
有些事,我们经常在谈,关键在走出第一步。
1、从以上的需求中,最大的需求是“医”。离不开我们的校医院。希望校医院成为真正的社区医院。特别在提供紧急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做点工作。扩大完善急救设施。老人发生急病时能及时急救。因为离得最近的医院是校医院。
2、住高层老人,家庭装电梯问题。这个问题总得往前走一步。首先还是先解决急救维理。
3、“异地治疗、异地报销”这类问题已经迫切需要解决。建议校医院能否好好理一理。因为老人与外地子女在一起生活,就会产生这类问题。能否特殊服务。
4、失能老人,特别是老年痴呆病人,已逐渐增多。提供照顾、治疗、就近医疗服务,最好能提供家庭维护,减少这些家庭经济负担,又提出了校医院病床服务问题。
5、老年人一般的文娱、体育活动设施,思源楼里都有。现在要关心那些患病的独居老人,以及那些患脑梗、血栓、骨折、风湿性骨关节炎老人,因伤残行动不便,很少能参加离退休处组织的多项活动。
6、至于“老年食堂”、“老年公寓”、“老年病床”等问题可以先做些调查研究、统计工作。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望指正。
(王永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