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妙笔生花 -> 心得感悟 -> 正文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导向

发布日期:2014-09-25   点击量:

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总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反映。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所以,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有时反映出他们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不成熟。但是,这也是他们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据此,我们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我们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发展变化的轨迹,而且,对于我们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着追求理想却不愿付出;社会责任感强,关注公益、志愿服务意识强,但律己宽,责人严;能力突出,个性自信;个人主体意识强,喜欢被关注,敢于表达个人观点;好奇心强,敢于尝试,但抗挫折能力弱;网络化生存,网络化生活成为常态;渴望成才,实现自我价值,但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现仅就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谈点粗浅意见,请指教。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对未来都充满着憧憬,向往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简言之,理想就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大学生的理想各种各样,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教师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个人对未来的展望。有些大学生虽然追求理想,但却不愿付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加强引导。

一、理论灌输

在理论上,要使理想教育进课堂,要给大学生讲清楚理想是什么?理想在人生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有人错误地认为,灌输是一种“说教”,是讲“大空话”。其实,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途径之一。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从来都是在思想理论灌输中渡过的。人从出生懂事到生命结束之前,都在接受家庭成员对话、学校课堂、社会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和广播等方式的思想理论的灌输。只有接受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接受错误的思想理论之分。不过,这两种满足的内容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国家,它们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凡是接受正确的思想理论灌输的个人、社会、国家都会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众所周知,我们党的老前辈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之,凡是接受错误的思想理论灌输的个人、社会、国家都会遭到挫折,都会受到巨大损失。我们都会记得,在八十年代后期,正是因为我们放松了对大学生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而使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钻了空子,由于他们在大学生中灌输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思想,所以,最终酿成了全国范围的“学潮”。这次“学潮”无论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此,我们在理想教育中,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理论灌输,才能使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沿着正确轨道运行。对大学生而言,正确理想一旦形成,它就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目的,从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疏导途径

有些大学生在理想方面存在着各种模糊认识,例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极限概念”。意思是说:共产主义只能越走越近,但永远也不能实现。这实际上把它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空想。还有的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离我们太远,现在讲共产主义不太现实,最好是讲点现实的理想,”“大学生只要爱国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树立社会理想”等。针对大学生对社会理想的漠不关心的思想状况,我们必须加强正确地疏导。

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教育的一种方法。疏导和引导,要求我们针对学生思想情况,按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摆实事、讲道理,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通过疏导,使大学生知道,理想在人生道路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和一生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自己的生活方向和道路。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329页)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来说,坚定崇高理想和信念,就是奠定了为实现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思想基础,有的大学生之所以“有理想追求,却不愿付出”的思想,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思想基础。只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思想基础,就能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奋斗终生。正如陶铸同志在1960年的一次对大学生的讲话中说:“你也许会想着自己将来成为航海家、飞行员、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但是,所有这些想头,都是绕着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的。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特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崇高的理想的实现而奋斗终生。这样,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一个被人尊敬的人。

同时,通过疏导,使大学生正确解决理想与成才的关系。理想是成才的路标,人才要有理想;成才需要理想。人才要有理想,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才规格和素质要求不仅是高水平,而且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种规格和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不仅应当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而且还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献身精神。由此可见,理想是大学生成为人才的前提条件。成才需要理想,古今中外,凡被称为人才者都是有理想者。正如列·托尔斯泰所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无数的共产主义者之所以能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成为光照日月的光辉形象,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因此,我们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融为一体,才能献身革命事业,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去争取胜利,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经受考验,永做生活的强者。

三、实践检验

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决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学生应该知道,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是正在生长着、正在完善着的共产主义。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另外的特殊利益,这是革命人生观的一个根本原则。据此,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就是具体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做准备。社会主义不但不否认个人理想,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个人理想。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它需要各式各样有较深造诣和研究的专家。社会主义制度鼓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希望每个大学生都成为本专业的“名家”、“专家”,在建设祖国和发展科学事业中发挥个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共产主义理想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辟了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解放以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满怀信心忘我地工作和劳动。这说明,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人们同心同德,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宏伟的蓝图变成光辉的现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就应该把个人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大学生作为革命的下一代,应该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事业中,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长期实践中,领略“人生的真谛”,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劳动。”(《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348页)。

 

(马吉锁)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