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妙笔生花 -> 心得感悟 -> 正文

改革国企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14-10-10   点击量:

中国是以国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国有制体系,能让政府投资很容易,确实能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投资能力非常高,大型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工业基地,都很容易建成。所以国家对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控制,带来了一些好处。

但国有制有其副作用,到今天甚至是负面后果大于正面。这种模式以使整个经济过于偏爱大型基础设施,工业建设等等,让经济过于依赖投资,把发展与建设划上等号;把经济建设与投资、生产能力的扩大划上等号,这是很片面的。

国有制有违经济发展目的: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建设;不只是要建设很多工厂和楼房,扩大产能,进行更多的投资;而更多的是围绕人民生活的幸福,围绕消费空间的扩大,尤其是金融交易的深化,总之,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的终极幸福。

国有制经济,抑制了民间消费的增长。在国有和化前的1952年民间消费占GDP69%,可到1978年只占45%1993年占42%,2009年只占35%,所以看到在50多年里,包括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民间消费占GDP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再看政府开支,1952年是占GDP16%,可到2009年占GDP30%

1)改革国企

首先要从废除国企特权开始,将他们变成平等的市场主体。如要求国企按照市场价格缴纳地租和资源税、取消审批特权、取消国企优先和优惠地获得贷款的特权、停止政府补贴、百分之百缴纳利润、废除垄断权,让民企和国企进入国企的垄断领域,进行竞争。

其次要求国企逐渐从所有营利性领域完全退出,比如房地产行业,国企就不应该进入。

2)进行民有化改革

2006年底,国有资产价值约79万亿元人民币,而民间的金融资产到2005年底时21万亿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国有资产是城镇居民金融财富的3倍,这是造成中国经济结构不协调,老百姓从经济增长中分享的好处较少,经济模式难以转型的根本原因。

如何进行民有化改革?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提出:把国有资产包括国有企业股权注入到32个国民权益基金中,其中一个是全国性的国民权益基金,即把138家央企产权以及中央部委所属的国企股权,都注入其中,然后,把这个国民权益基金的股份平均分到14亿公民身上。这样才真正实现“全民所有制”,就是把原来的“全民所有制”理想还没有到位的,虚的“全民所有制”具体落入到每个公民身上。

31个省市再分别成立各省市的国民权益基金,把各省市的国企资产都注入其中,每个省的国民权益基金基本上按照本地公民多分,外省市公民少分的原则执行,如可按6:47:3比例分。当然最好是允许国民权益基金多份自由交易。

3)国企的公益性追求

国有资本是我们大家的,是要为全民所用的,因此,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追求的应是公益性。现在我们的国有资本的公益性缺少,收租分红的比例太低。比如,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缺少大量资金,但是从20112012年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国有资本投入到商品住房里去了。这对单个国企来说利润是增加了,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讲,拉大了房地产价格,使得老百姓改善性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的释放。收租分红的比例又太低,平均起来还不到10%

怎么加大国企的公益性,迟福林的意见是:第一步,把经营性国有资本和公益性国有资本公开,把20%30%的国有资本纳入公益性,如保障性住房、教育投资。这些利润很低,但对拉动全民消费起特殊作用。第二,逐步增大国有资本的公益性比重,在一段时间内达到50%左右的国有资本进入公益性领域。第三,提高收租分红比例,用一段时间,国企达到20%--25%,我们的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养老金就有保障了,达到全民共享了。这样国企的公益性就成为走向消费主导的保障了。这对人民有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

4)改革国企的核心是:政企分开

改 革国企最核心的问题是政资、政企分开,亦即资产的资本化、企业的市场化。政府不再直接管企业,不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微观事务之中,一切都要按市场规律办 事,按市场规则运行,而不是由政府来干预,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改革国企的问题上政府首先要回答的是愿不愿意放权,愿不愿意将本属于市场和企业的 权力交还回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让企业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

事实上,这些年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理顺,政府任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进行管控。企业在投资、分配等方面,董事会作出的决议,尚不能算数,还要由国资委或相关职能部门来审批,即董事会岂不成了摆设?

改 革国企能否到位,能否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将各项配套改革与改革国企同步推进,如行政审批制度、项目审查制 度、金融财政制度等。只有这些改革能够基本到位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才有可能真正确立,才能可能让市场来说话、让资本来表达意见,让企业自主决定企业的 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等。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算国有资本不控股,最终也还是政府说了算,企业仍然无法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相反,其他方面的管控还可能变得更加僵化、更加严厉,如项目审批、税收、收费、罚款以及各种制约政策等,让企业更加难以独立运转。

                                   (文/朱稼兴)

上一条:感谢与表扬

下一条:病魔无情 北航有爱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