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以立人为先,立学为本,“入手于失败,着眼于成功”,再续您的星斗华章!
——冯如书院巨匠航心实践队采访钟群鹏院士实录
院士介绍
钟群鹏,男,汉族,1934年10月28日出生,浙江上虞人,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教育家,中国失效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0年开始从事材料的断口分析,钟群鹏组织参与了中国机电、航空、航天及众多国民生产领域的500多起重大灾难事故的分析调查,作出了科学、准确、令人信服的公正结论,以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他还有力地促成了中国第一个失效分析的学术组织——“失效分析工作委员会”的顺利建立,并担任该委员会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失效分析首席科学家,钟群鹏院士被誉为科学界的“福尔摩斯”。
望之俨然,即之则温。七秩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从颠沛流离的战火童年中走来,您脚步稳健,“一生未尝劣迹”;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前行不辍,您不折不从,永远赤子丹心。我们走近钟群鹏院士,领略七十年科研求新求变,寸力寸心终汇成江洋奔流的灼灼星河。
宁静的清晨,树梢的绿意随着阳光的角度在翠浓之间不断变换,氤氲出一路的风光。巨匠航心实践队的队员们如约来到了钟群鹏院士的家中,钟院士和夫人和蔼含笑,迎接我们进入了屋内。
钟院士虽年至耄耋却不显龙钟老态,虽头发花白仍谈笑声音洪亮,整洁衬衫并无半点褶皱,无框眼镜更显斯文优雅。客厅中摆放有许多家人的照片,还有各种木雕等摆件,温馨和睦。钟院士夫人笑容温暖,眼神明亮,还曾任罗阳前辈的班主任,是罗阳剧中班做主任的原形,一家有三代北航人,钟院士更是在北京68年、在北航67年,风风雨雨与北航一同走过,正可谓行走的历史,科研路上上下求索,光风霁月,珠玉惠风,科研如渡舟,风雨几何求。
主持人介绍完钟院士后,实践队的队员们便开始了自我介绍。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钟院士一一给出了评价与寄语,字里行间是他对北航、对各学科的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接下来,我们便开始听钟院士分享人生经历。
功崇为志,业广惟勤
在与我们分享大学的学习生活时,钟院士强调了智慧源于勤奋。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北京工业学院补课时,他用四个月学完了高中所有课程,成功被清华大学录取。大学期间努力锻炼身体,短跑长跑跳高跳远,从爆发到耐力样样精通,最终几乎百里挑一拿到了“劳卫制优秀”。跟随苏联专家做研究生期间,通宵达旦,最终仅用了三个月学完了所有课程做完毕业设计,提前毕业,并且课程全部优秀。他的房间整夜亮着灯,甚至全校知名。为做断口分析修复一个已瘫痪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他两个月时间里几乎不眠不休,黑天白夜的修理,从电子系统,真空系统,机械系统,造像系统,分析系统,整个恢复,终获成功。
当谈起工作中的必备素养时,钟院士十分自信地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劣迹”。钟院士认为今年于公于私,是“三立”的重要一年。于公,一是立国,七十周年华诞;二是立学,材料学院成立六十五周年;三是立业,工程院成立二十五周年。而于私,一是立人。钟院士今年八十五岁了,而回溯这八十五年,“我现在还在奋斗,还在努力,还在自勉,但是至少是初步站住了。我这一辈子没有劣迹,这是非常不易的。”二是立志,钟院士1954年入党,六十五年立报国志。三是立行,1999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至今,二十年始终在走,始终在进步。风雨兼程,前行不辍。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钟院士的坦荡胸怀、赤子之情,令人动容。在组建专家组对九七年特大爆炸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中,钟院士领导的一组通过对现场的仔细排查认真分析,得出事故原因是石脑油溢出这一结论。然而北京市有关部门认定为乙烯罐爆炸。钟院士经过多方面调查,据理力争,最终以科学依据说服了有关部门,得出了对人民负责的答案。
“年轻人:三立一行动”
采访临近尾声,钟院士提出了对年轻人的期望:立志,立学,立行。立高远之志成有用之才,立凌云之志成栋梁之才,立大志成大才。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成四种才:治国的栋梁之才,治军的帅才,科技创新的领军之才和治理产业发展的经理之才。要做到立学需要五严,严肃、严格、严密、严谨、严实。而立行则有四个含义,事业始于足下,创新源于积累,伟大寓于平凡,成功在于坚持。
不只产品会失效,我们人也会失效。人的失效有六种,政治失效,成了叛才;经济失效,成了贪才;健康失效,成了废才;知识失效,成了蠢才;能力失效,成了庸才;品质失效,成了坏才。为了避免失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马上行动,立志立学立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两个小时的时间在钟院士与我们的交流中显得尤为短暂,采访到这里也要告一段落了。最后我们邀请钟院士和钟院士夫人与我们一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钟院士及夫人都非常高兴,答应了我们的邀约,并很快接过了我们手中的国旗。队员们都深受触动,自觉地排好位置举起国旗动情地演唱起来。钟院士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而夫人的一展歌喉更是令我们惊艳,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而更打动人心的,是他们歌声中浓浓的报国热忱。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钟院士立人立志立行的精神,使我们获益匪浅。沐大家之风,仰巨匠之志,现航心之梦!
提及失效分析研究,钟群鹏院士曾说“这是一份责任重大而又神圣的工作,我必须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不能有一丝马虎。”
七秩奋斗,七秩辉煌。钟院士对于失败失效的不懈探索是七十年砥砺前行永不止息的脚步,钟院士对于立志立行的执着追求是七十年上下求索永无止境的攀登。胸怀赤子心,严谨求真知,不折不从,无愧于公,七十载时光浮沉,不变的是星斗成就和奋进之心!
采访实录
一、家学渊源,三代北航情
我们家是三代北航人。我是材料学院的,夫人是搞飞机设计,是罗阳的班主任,阳剧中班主任的原型就是她,这是一代。第二代是我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北航计算机系,都是李未的研究生。我孙子也是读了北航的附中。所以是三代北航人。
我是1952年进的北航。当时一间房子都没有,1953年6月份才动工,到1953年底才盖了6万平方米。所以我是第一届正规招生的本科生,67年了。后来又在北航工作,北航从本科、研究生、苏联专家的研究生,然后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院士这么上来的。在北航67年,历史够悠久的。
二、业广惟勤——不畏艰苦与执着奋进照耀学生时代
问 答
巨匠航心实践队:您在少年时期曾辗转多地,小学和初中都读了三所,但这并没有影响您取得优异的成绩,您是如何协调的?能谈谈学生时期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钟院士:小学念了三所,实际上不是三所,而是念了三段,因为逃难。我没见过日本鬼子烧杀掠夺,残忍无比。但是我们逃难躲着日本人,那是死里逃生,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我的童年是苦难的童年。
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父亲又到金华工作,先在乐清念了一年半中学,然后到金华念了中学毕业,然后到省立高中读到高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又调到团中央中央团校学习,作为优秀团干部,当时是1950年1月9号,我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现在叫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没有党支部,我当了高中的团支部书记。
所以初中是念了三所,大学又念了三所。最初补习时是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叫北京工业学院,是搞兵工兵器的。所以北京理工大学是我的一个母校,我是他们的一个校友。后来到清华大学,当时报清华,录取的是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的一部,附在清华大学里。就1952年的年底到1953年的年底这一年在清华,所以大学也念了三所。
我大哥当时是浙江大学的化学工程系学生,有大厚本的书,我住在城隍庙,我就看着书就发呆,说怎么有那么厚的书呢?暑假老大复习的时候我就在边上,后来我大哥说,那这本书给你吧,是什么书呢?是微积分。我初中的时候就接触了微积分,很好奇,所以数学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到现在数字记忆能力,数字分析能力都还很强。数学一好,其他理科成绩就比较好了。
巨匠航心实践队:在您初入大学时期,民众对于航空这一行业的认知应该说还是相对闭塞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契机和信念让您选择了航空事业?
钟院士:我从小就仰慕。当时乐清就只有一个汽车,开不动,我一看这汽车很奇怪,怎么能开呢?我特别爱闻那个汽油味,经常去看,它一个月被拿出来晒一晒并不开。全县就一个汽车,我就要学制造汽车。后来到了金华我看到火车了,火车那么庞大,我要学火车,学机械学火车。到北京了又看到飞机了,我要学航空,所以报的是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的9月份,4月份到9月份在北京理工大学补习,所以北京理工大学是我的一个母校,我是他们的一个校友。后来到清华大学,当时报清华,录取的是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的一部,附在清华大学里。
我在学习之上非常执着,刻苦、勤奋。有一句话:“智慧是源于勤奋”。我大学期间念了三个专业。本科是飞机制造,后来研究生又研究的材料,金相热处理。后来搞了工作70年之后,我又搞的失效,所以我搞了三个专业。
整个的工作分了三段。先是搞断口分析,然后搞安全生产,然后搞管理工作,当北航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以工作也干了三段。这一辈子跟三联系了,我非常知足。
后来调出来当研究生,要跟苏联专家学,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了,我们提前跟苏联专家做毕业作业,要提前毕业。三个月的时间,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都要完成,何其艰苦,没日没夜,通宵达旦。我在北航里有名了,当时的保卫处说,这个房间怎么老开着灯啊,是什么人啊,来巡查询问我,他说“你干什么?”,我说“我要毕业,要把苏联专家的学问学到手”。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是1957年7月份,参加国家答辩,研究生的六门课程,加上毕业设计,全部都是优秀。
巨匠航心实践队:您在大学本科期间学习飞机制造,在研究生时期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而在工作后又进行了对失效分析领域的研究,那么您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的转变的?又是如何最终确立了失效分析研究的这一方向的呢?
钟院士:我干什么事都玩命,不跟别人比,我自己要做到自己最好。到工作时我改研究断口,这对我来说完全是新东西。断口做实验需要有工具。当时有一个南京光学仪器厂,进口的一个两万倍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但是已经快要报废了。两万倍,却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我跟田永江教授两个人黑天白夜地修理,恢复这个透射电镜,做断口分析,整整干了两个月,从电子系统,真空系统,机械系统,造像系统,分析系统,整个恢复。后来电镜是修复了,但是我得了急性肝炎,肝指标特别高,肝损伤很厉害。我还得了严重的青光眼,我当学术委员主任时用八个放大镜工作看文件。恢复透射电镜,我付出了严重的代价,但是从此我就走出了失效分析的路。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三、“入手于失败,着眼于成功”
巨匠航心实践队:您作为失效分析领域的先行者,在从零开始的情况下率先进行金属断口数学物理模型,断裂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失效分析学术组织,您是如何做出这些突破的呢?您认为自新中国建立至今七十年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还有什么技术需要突破?未来的前景在哪里?
钟院士:我为什么要搞失效分析?怎么走上失效分析的路?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失效分析是什么呢?中国过去有句老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要紧,失败了之后才有成功,失败要变得成功,中间要失效分析,你不分析它不会自动变得成功,所以失效分析是个转化的关键。什么叫失效?是一个机械失效,是一个产品丧失功能的现象,这是国际定义,产品丧失功能的现象。原来这个计算机它能唱的,它能响的,不响了,这是失效了。所以失效有很多种失效,有暂时的失效,有永久的失效,有恶性失效,有慢性失效,有长期失效,有爆炸性损失失效,很多种,但是丧失功能是它的本性,是它最终的本质,这就是失效。什么叫失效分析和预防,它的定义是什么呢?这是后来我搞失效分析学会的,下的完整的定义。
失效分析是什么呢?对于机械、机电产品的失效模式、原因、机理进行分析、预测、预防,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这样一种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这是完整的定义。这个定义当中对象是什么?机电产品。它是机械的法医。机电产品是失效分析的对象。它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分析预测预防。分析,分析它的原因,模式原因和机理;预测它的原因机理,预测,预防。这是它的工作内容。目的是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失效分析有两句话非常重要。它是从失败入手——当然是失败入手,着眼于成功的科学技术——我要追求成功,这是一句话。第二句话是,失效分析是从过去入手——这个东西已经过去了——过去入手,着眼于未来的科学技术。这个定义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跟失效做斗争的历史。
我给失效定义,是有四个事业。第一,我们搞科技的工作者应该研究失效,应该掌握失效分析的方法、理论、技术。第二,它是具有战略挑战性的事业。第三个事业,失效分析与预防,是很有生命力的科学。它有实力,它有潜力,它有生命力,经久不衰。第四个事业,失效分析是人才辈出的事业。我希望大家,学习失效,学会失效,与失效和失败作斗争当中成长、壮大和成功。
四、三“立”——修身齐家治国
钟院士:今年,于公于私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是我心里话。
于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是七十周年华诞这样一个隆重的节日,于公第一个立是立国。第二个立是什么呢?我们材料学院,1954年材料学院成立,到今年65周年,从一个言不见经传的一个航空材料冶金系,在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当中,达到了A+专业。这是立学。第三个立就是今年是我们中国工程院成立25周年,工程院是1994年成立的,今年整整25年,这是立业。这三个立,立国,立学,立业。
于私来看也有三个立。我今年85岁,立人,如果真正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现在还在奋斗,还在努力,还在自勉,但是至少是初步站住了。我这一辈子没有劣迹,这是非常不易的,这是第一个立。第二个我1954年(入党),(到现在)65年,立志,我当了北京市的优秀共产党员,我当了好几届的北航十杰。我1999年当选工程院院士,今年正好二十年,立行。这二十年我是在走,在行,在进步,我对北航,做出了称得上自己努力过的贡献。我发誓,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要民主要科学要公正,要做党的助手,要发展学校助力。那一届我把整个的业务都扔掉了,我就全部投入到这个学术委员会主任去。所以这二十年,工程院二十年院士院龄,是我立行,所以于私来看是我立人,立志,立行这三个立。
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巨匠航心实践队:您主持或参与了工厂爆炸、飞机实施、航天事故等安全生产领域的500多起灾难事故的分析调查,并作出了科学、准确、令人信服的公正结论,这其中很多课题都具有极大的风险性,那么当时的研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钟院士:重大事故分析小到看一个断口,大到做一个事故,这种国家级的事故分析,搞了将近五百起。香港回归前夕,1997年六月二十七号晚上九点26分,北京东边的通县东方化工厂特大爆炸事故。27号晚上9点26和9点42两次爆炸,宝坻做记录有二级地震,直接损失1.8个亿,间接损失几十个亿,死了九个人,烧了五天五夜,报纸上登的三天三夜,实际上我们第四天进去的时候,还是有余火,当时穿的橡皮衣服,六月份,非常热,橡皮衣服里全是汗水,很艰苦。
做了三个月,很多数据做了大量的实验,写了30万字的总结,给北京市,但北京市不接受。我们结论是,这是一次挥发液体泄露造成的空气爆炸事故,是个责任事故。北京市说,不,是个设备事故,是个乙烯罐爆炸引起的(乙烯是种化工原料,是易燃易爆的),我们结论跟他截然相反,三个月以后又成立了第二个专家组,工作了三天,还是得出了这个结论。我说这个不能接受,为什么是空气爆炸事故,有很多原因,很多迹象,第一个迹象,乙烯罐这个罐区是个非常严谨的罐区,有四个乙烯罐,四个乙烯罐前面有空气检测计,一有乙烯泄露马上会检测出来,乙烯罐的空气检漏器没有报警,这是第一。第二,乙烯罐压力油驱罐区中间是一个泵,泵房这条罐区,然后外面有一个储罐区,三个区,这个爆炸特别怪,乙烯罐在他的东边,如果乙烯罐先爆炸的话,这个泵房会被压倒,但我观察了以后,这个柱子是开花型的,他像里头爆炸出来的。这个很奇怪,乙烯罐怎么会在这个里头爆炸呢,地沟都熏黑了,说明这个地沟灌满了易燃易爆的物品,通过一个阀门,当晚换的时候应该是灌石脑油,本来已经灌满了,灌满了百分之九十六,但是八点钟以后,他继续往里面灌,这个泵还是开着,石脑油易燃易爆,石脑油就是从上溢道口溢出来的,从地沟油流出来的,布满了整个罐区,石脑油挥发,烧的一塌糊涂。从八点钟灌到九点二十六,灌了647立方米,又多灌了那么多,都从地沟油里流了,易燃易爆一定有火,科学院做实验,就是相当于电冰箱打火的十分之一,几个零件几个电子伏特,这个火就能把这个石脑油引爆了,北京市还是不服,说分析的不对,我说再查遗体,肺检,吸进去的是石脑油,是石脑油先泄露,铁证如山。让我参加协调会,第一次我参加了,北京市还坚持原来的结论,后来协调会我就不参加了。
当时是1997年我正申请院士,当时也有院士告诉我,你这么申请这个院士评不上,我说我不当院士也要有负责任的交代,我不许类似事故还是同样发生,我这个专家组不能白当了,一定要得出科学的结论。结果到了2000年,12月24号国务院二局(国务院二局是搞事故分析的)主管局下了结论,同意我们的专家组意见,是空气液化易燃易爆液体泄漏造成的空气爆炸事故,是个责任事故。
专家组的目的不是处理人,它就是为了得出科学的结论,一个事故,那么难,要得出科学的结论,要花出很大的代价,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要做对人民很负责任和很高的责任心,才能的出来科学结论。
巨匠航心实践队:我最后再问您一个本科生的教育问题,就是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导师,您认为对于本科生人才教育培养,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在工作实践中有哪些素养是必备的?
钟院士:失效分析的挑战性非常大,非常难,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对专业的要求非常深,对面要求非常广。
失效分析的事业全是一种奉献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为科学作斗争的事业,是为国家发展的事业,要有很大的责任心和代价,做失效分析的人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
人的失效它有可恢复性,浪子回头金不换。人的失效有六种,一种政治失效,成了叛才!叛国之人。经济失效,成了贪才!大贪污犯。健康失效,是废才!知识失效,蠢才!能力失效,庸才!高知低能。品质失效,坏才!
人呢,也会失效,但人失效过后,只要能分析失效的原因,会走上正确的道路,所以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这个道理。
你们处在黄金年龄!你们又生长在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到了建国的50周年,建国的100周年,你们才五十岁,你们中间经历了三个百年,第一个百年马上要到了,2021年建党100周年。到了2027年,建军100周年。到了2049年,是建国100周年!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就是你们这个时代!你们生长在这么一个时代,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前途远大,要在学校好好打好基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成为领军之才,成为有用之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还有个希望,我的希望很简单,我把我的一生的经历融入在这一句话里头,希望什么?三立一行动。
什么叫三立?第一立,要励志,要励志啊,同学们,立高远之志成有用之才,立凌云之志成栋梁之才,立大志才能成大才!有四种成才。第一,治国的栋梁之才,中央政治局委员,才可以称得上这个,这是中央工作会议定的,高层材料总共就四种才,这是其中一种。第二,治军的帅才,你们有可能从军,要成帅才,将才。第三个,攻读科学的、创新的领军之才,你们要成为这个才。第四种,治理产业发展的高级经理人才,这个我觉得非常难当。
这四种材料:栋梁之材、帅才、领军之才和经理之才,怎么成为这四种材料呢?就要三立。第一,立人。学习做人,学会做人,要正确的对待人和事物,这个就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基本的原则,要德领先。第二条要成事,你们要做成一个事,要有能力,不能光有学问。光有学问不会做事那是高知低能,那成不了才。从治学之才一直到创新之才,治学能力到创新的能力,这个中间包括社交能力,交友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等。第三,成才。你要做学问要打好基础。要学习学问,学会做学问,成才。成人成事成才,才能成功。三成加一成,要立大志,你不能是晚上上网白天睡觉,上课打瞌睡,那可不行。要做好每件事非常不易,所以要立下志,这是一立。第二,要立学。要热爱科学,要崇尚科学,要敬畏科学,要献身于科学!这是非常不易了。做学问有好几种态度,一种:打钟。为了混饭吃,上班来打钟,下班来先走,这是一种态度,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混饭吃(的态度)。第二种:爱好。我对学问感兴趣,爱科学,做到爱科学就非常不易了。第三层次:当事业,这是我的事业!第四种态度是生命,科学是生命,为了捍卫科学可以惜牺牲生命,牺牲名利,这就不得了了。做学问要严字当头,严字当头说容易,再分解来看,五个严,哪五个严?第一,要严肃的科学精神,从精神状态上,精神是最高的境界,要严肃,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平坦道路可走,不要平平稳稳的就想得100分,那不可能。第二要严格,严格的科学态度,严格是原则,严格的要求自己,严格是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态度,态度才有动力,态度带动动力,态度不对,那肯定动力就没有。第三,严密的科学方法。你每一个事情都很严密,你思路是严密的,你思绪是有序的,你这个方法是有据的,你每步是可查的,逻辑跟数字都要严密。第四个严,严谨。严谨的科学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看我的格言就是严谨。
你每一步科学探索都要很严谨。最后一个严,要严实的科学基础,科学的理论要深入,基础要雄厚,相关知识要广泛,你才能做到严实的科学基础,你还要人文基础,实践基础。科学基础、人文基础、实践基础,最后是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每个事情都是这样子,重复实验能不能行?重复实验不行,那就推翻重来,不可印证的,那是不行的。五严这是要立学。第三立是立行,立行说是好说,实际上这个立行道路不清楚。立行实际上是四个含义,第一个含义:事业始于足下,手头的事就是事业,这是一个“于”,四条路就四个“于”。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说我要明天开始,做好每件事比做好一件事要难的多,毛主席说过,一辈子做好事,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情,事业始于足下,这是一个“于”。第二个“于”:创新重于积累,现在讲创新,创新要积累,知识的积累、实践的积累、人文的积累、理念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品德的积累,你才能创新。创新通俗化了庸俗化了那就不行,要积累,有心人问题带一辈子,你才有成功,你把这所有的问题从少年到青年到高年都解决了,你就成功了。第三个“于”:伟大育于平凡。伟大的事情就在平凡里头,平凡事做多了你就伟大了。西游记里说的路在脚下,所以严肃创造这个词我觉得挺伟大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多了就成了路。但是第一个走的人肯定是伟大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就是创新。这是第三个“于”。第四个“于”:成功在于坚持,这个事情很好理解,但是不好做到。好比走路,我在跑步机上走,本来有走6000步的能力,第一步的时候走1/6000,我很容易走;但是我已经到了5999步了,走最后一步了我还想像过去走第一步那样有劲儿,这是非常的不易,要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个意思。前功尽弃,等于没有走路,是不是?所以成功在于坚持,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坚持一个是要坚守责任;坚持方向,不要轻言放弃;第三,要坚持不懈,要走到南墙头破血流不回头,有这个韧性,有这个耐力,这个决心。
第一个立是要立志,第二个立是要立学,第三个立是立行,三立一行动,马上行动。我做个了个算术题,这个算术题我做不了我让智能音箱帮我做的。两个人入学的时候都是1.0,都是668,但是有一个人每天都有进步,有一个人每天都在退步。进步的人每个礼拜增加1%,每天有收获;退步的,每个礼拜退步1%。一年下来52个礼拜,这个进步的人,1.01的52次方,等于1.67769,这增加了快1.7倍了,一年下来,这个人增加了1.7倍,每个礼拜退1%的,0.99的52次方,变多少呢?0.59297,那个数字挺精确的,我校对过多次。四年下来,一年变一个样,每礼拜进步1%的变多少了呢?7.92222,将近八倍了,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八倍了。退1%的呢?0.12363,这两个相差66倍之多!所以,每天都要进步,马上行动。
我想我们大家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只要三立一行动,立大志,重科学,为科学而献身,立业立行,做到四个目标,马上行动,我们一定能够在中华复兴当中,成为生力军,成为领军之才,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希望大家超过我们真正的有国际创新竞争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祝贺大家!
队员感悟
钟院士和李奶奶都非常亲切热情,让人颇为感动。我们到达钟院士家时,客厅的茶几上摆好了五瓶水,“授课”的椅子也已就位,临行时,钟院士握住我们的手臂向我们说着祝福和希望,钟院士的眼睛不太好,但整个他铿锵有力包含情感的语调,说话时的神情都十分有感染力,说实话我的确很受感染,回校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好意思碰游戏,克服假期的惯性,之前肥宅快乐的游戏的界面此时充满了罪恶,仿佛再触碰此类便有负于院士的一片希望,良心会过不去。除了对科学对求知的态度外,钟院士的热情也很触动我。尽管只有短短的接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和现在许多年轻人所鼓吹的佛系不同,钟院士和李奶奶都是对生活有满满热情的人,对自身事业的追求自不用说,钟院士年逾八十,依然精神抖擞,李奶奶也很和蔼,钟院士在讲述时原本在做其他事的她偶尔也会补充上一两句,最后大家一起合唱的时候,钟院士叫了李奶奶一起来,李奶奶唱的超棒,说是之前在合唱团练过。我们给两位拍了照片,两位都是一脸幸福灿烂。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我听钟院士讲述经历时最大的感受。钟院士少年时曾跟随父亲辗转多地,上学时,他的成绩是最优秀的一批之一,参加共青团时他是优秀团干部,土改时他是土改优秀工作队员……让优秀成为习惯,钟院士向我们诠释了大国栋梁的模样。执着,是钟院士提到的一个高频词汇。执着是优秀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成就不平凡事业的路上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只有足够的执着,才能披荆斩棘,走到更远。
钟院士及夫人的热情一开始就感染了我们。真不愧是书香世家,三代北航人。客厅里摆着各种家人的合照,温馨满溢。钟院士的爽朗亦抹消了我初次拜访院士家的些许紧张之感。
钟院士讲起自己的过去来如数家珍。从对材料的研究,到对失效性的研究,到对重大事故的处理和与有关部门的据理力争。“我这辈子,没什么劣迹。”这是何等的坦荡!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要是我到老来,能够无愧于心地说出这样一句话,那真的是此生无悔。钟院士的赤子之心,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们探寻前辈的足迹,不只要还原曾经的科研历程,更要以您为灯塔,续写新时代的奋进故事。
文案:王奕霄向思静
录音:比 译盛震明徐晓路王奕霄赵轩毅
摄影:比 译
排版:比 译
审核:王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