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勿删)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雨中游竹海、西递

发布日期:2012-03-29   点击量:

 

DSC_0813_调整大小

DSC_0893b_调整大小

DSC_0956_副本_调整大小

DSC_1004_调整大小

DSC_1023_调整大小

DSC_0877_调整大小

 

来宏村的第二天,小张的妻姐小汪,风尘仆仆地从黄山市赶来陪伴我们。她高高的个子,长得白皙漂亮,为人热情大方,说话声音响亮、语气亲切。进门不久,就马不停蹄地领着我们,到宏村周边的江池湾度假村去游逛,到成片的油菜花地去拍照,到卢村闻名于世的木雕楼“志诚堂”去游玩观赏。

第三天,黑云密布,大雨将至,她提议要带我们去看烟雨中“木坑竹海”和“西递”的奇特景象。我是个爱新奇的人,巴不得会有此行,大伙儿也都觉得雨中游一定别有情趣,机会难得,谁也顾不得雨水浇身,二话不说,跟着她就匆匆出发了。

刚到“木坑竹海”的景区门口,突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人被风摇得站立不稳,伞被风吹得翻卷过去,不得已,我们在檐下暂时躲雨。须臾,雨稍稍停歇,即向景区走去。走不多远,耳畔听到唰唰的声响,眼前一片高大茂密的竹林,挡住了视线,小汪说,这里就是当年拍摄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之地,抬眼望,苍苍茫茫、无边无际的竹海,在风雨中摇摆舞动,如波涛四起,碧海翻卷,非常壮观。记得前些年,看电影《卧虎藏龙》时,很惊异片中身穿古装衣裙的演员,在竹林里舞剑追逐,上下腾跃,竟然那么自如,那么飘逸;翠绿的竹林和色彩艳丽的衣裙,交映得竟然那么和谐,那么妩媚灵动,心中很是疑惑,导游在哪里找到这么美的地方?没想到,今天我就站在这个美妙景点的前面,当初电影里的那些镜头又飘然浮现在眼前,感到真的像做梦一般。

我们沿着竹林崎岖的山路,拾级而上。路边挺拔的毛竹高耸入天,脚下刚露小尖的竹笋,跃跃欲试地想要顶出地面,微垂的竹叶被雨水清洗得青翠欲滴,整片竹林清香四溢,青悠深远。上下看,潮湿的山路上,只有我们几顶花伞在游动,给幽静的竹林,带来几分灵秀,添了几许清雅的诗意。山路陡峭,我扶着路边的竹栏杆,喘着大气,一层层吃力地迈着台级,在大家的鼓励下,终于登上了观景台。这时,雨悄悄地停了,天也微微放晴,放眼四望,天上阴云飘散,白雾缭绕,整个山峦像蒙上了一层轻纱;远处湖面、油菜花田,影影绰绰,看不清模样;木坑山谷里的排排民居,隐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恰如“白云深处有人家”诗境的真实写照;眼前层层叠叠、起伏连绵的竹海,被雾霭笼罩,雾气蒸腾,碧波荡漾。如此云翻浪涌的山岚竹海景象,像仙境一样,真让人迷恋,久久凝望,不舍下山!

在观景台亭下小憩时,遇到从山顶下来的几位游客,一问,其中一位姑娘竟是北航的研究生,又是西安老乡。重不重,师生情;亲不亲,乡党意啊,能在如此游人稀少的雨中竹林相遇,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立时,我们一见如故,亲热地握手相拥,并互留电话,相约回校再见。更巧的是说到宏村,她们早上定的旅店,正是我们之前下榻的老佑家,她们说看上了“乐山书屋”的优雅与别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情趣相投啊。正当我们一行要离开小亭时,从山下上来了一家人,先生主动和我们搭话,说他们是从台湾高雄来的游客姓黄,随即就热情地送我们台湾硬币作纪念。他们听说老佑会烧地道的徽州菜,乐得像孩子似的,当即订上了午餐的几份菜肴,如“咸肉烧鲜笋”等,准备回去美餐一顿。此时,大家在观景台像一家人一样说说笑笑,合影留念。后来,我们在杭州再遇到黄先生一家时,他们高兴地告诉我,在宏村老佑家吃的那顿饭,是他们来大陆吃的最可口的一餐饭菜,说话间满足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木坑竹海”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让我们有幸在这里感受到人间的情意,我会记住她,记住这难得的雨中一游。

从“木坑竹海”走出,小张即开车送我们去西递。西递与宏村一样,同为皖南古镇名村,同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位于安徽黟县东8公里,据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以宗教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车近西递,远远就看见一座高大的牌楼,矗立在云天下,很是气派;下车后,来到村口,顿时眼前一亮,高高的牌楼显得愈加宏伟,它通体用大理石雕筑而成,上面刻有生动的人物浮雕和精美的纹饰,听导游说,这座牌坊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叫胡文光牌坊,当初可能是为纪念此人修建的吧。在牌楼的前方有一片清清的池塘,池畔石砌的岸堤,围着一片桃林,粉红的桃花开得正艳,环村的田地上长着金黄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庄稼;远处山峦起伏,郁郁葱葱,脚下一条宽宽的石板路,通向村里,整体视野,十分开阔。这里的售票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比起宏村的售票点来,显得豪华一些,多了一些新颖和古雅,购票方式也更规范更现代化一些。

进村时,一阵细雨又悠悠飘来,青石板铺就的大街小道被雨水轻轻打湿,房舍也被雨丝滋润着。西递的主要道路较为宽阔,小道成辐射状分布,我们手撑雨伞,紧随导游走街串巷,稍不留神,在古巷弄堂里,就像走进迷宫,随时都有可能掉队。这里一排排的民居古宅,大多沿街临水而建。一路走来,我感觉西递虽然没有像宏村那样独特的人工水系,那样诱人的月沼和南湖,但它的民居建筑,比起宏村来,显得更为高大、堂皇和精美。据说此村自古文风昌盛,先祖出了不少达官贵人,到明清时期,有些读书人弃儒从贾,经商成功,即回乡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遂将故里修建成极有气派,独具皖南徽派艺术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它布局结构之工巧,装饰营造之精美,文化内涵之深厚,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代表着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水平。直至今日,这些建筑和庭院大都保持着明清时期原有的风貌,被誉为“古民居建筑的宝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我们随导游依次走进这些造型有别、风格不同的古宅庭院,面对这些精湛的建筑艺术,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当我们走到这里最大的祠堂——“敬爱堂”门前时,确实被它宽大的门楼,高高翘起的飞檐,和那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它的大厅分上下两庭,中间有很大的天井,这里曾是当年祭拜祖先、教育后代、举行宗族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今天已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平日看电影、电视,常看到过去一些宗族、家族在祠堂举行重大活动,想必这里一定是很重要、很尊贵的地方,当然在建筑上也就格外重视,特别讲究,眼前的“敬爱堂”当是如此吧。之后,我们步入“追慕堂”,这是建于清乾隆年间,为追思胡氏先祖而建的宅邸,它的屋顶亦是气派的飞檐翘角,那八字形的门楼特别醒目,高大的门框和八字墙都是用整块黟县大理石制成,打磨光滑,做工精细,显得凝重端庄、典雅大方。据说,当时只有那些高官富商、名门望族,才有资格建造八字门,建于明代的“尚德堂”,是这里最早的古民居,就有这样的门楼和石墙,非常壮观。再之后看到的西递官职最高的清二品官胡某的私邸“膺福堂”,那典型的徽派四合院,不但有八字门,屋内隔扇莲花状的木雕和其他雕饰等,也都尽显官商府第的豪华气派。

在西递众多的民居中穿行,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包围,一栋接一栋的高堂大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些厅堂走过后虽记忆有些模糊,但那些门楼、梁柱、门窗、隔扇上的雕饰,或石雕,或木雕,或砖雕,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造型之独特,做工之精细,实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那些刻有民间故事或皇家传说的雕饰品,寓意隽永,耐人寻味,让人久久驻足,细细观赏。一边参观,我一边在想,历经数百年,这个身处皖南偏远地区的古村落,至今仍能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始形态,实属不易。听说上世纪在那“浩劫”的年代,为使这些雕饰免遭破坏,不少当地人用黄泥巴小心地把那些最精彩的地方封住,风雨过后,剥去泥巴,露出真容,以至我们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可见西递人多么有智慧,多么珍爱他们的家园,珍视他们亲手创造的艺术之宝啊!

离开西递时,暮色将近,雨霁天晴,我们的小轿车风驰电掣般地向黄山市奔去,车窗外,一幅幅皖南春色图飞快地从眼前掠过,眼看着宏村、西递这两个难得一见的古村落和它周边的美丽景色,离我们渐行渐远,心中有些恋恋不舍,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那古朴典雅的风韵,别致秀丽的身影,已留在了我们的心底,我会永久地珍藏它。

感谢宏村小住几日,开阔了我的视野,带给我美的生活体验和观感,感谢那些热情陪伴、悉心关照我们的友人们!

(文/张阿莹 图/许自强)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