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勿删)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寻访镇边城

发布日期:2012-11-08   点击量:

DSCF1968DSC_0116

DSC_0111DSC_0100

DSC_0028

去年九月的一天,因那段时日我身体欠佳,儿子就开来他的“三菱”越野车,说要带我们老两口到郊外去转一转,散散心。我和先生,欣然回应了儿子的美意,拿了两瓶水,就登上车,任随他拉着我们向京西走去。

十多年未来北京西南郊,印象中过去门头沟一带,交通不便,周边比较脏乱,可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变化实在太大了。儿子不走高速,专门选109国道行驶,好让我们慢慢欣赏路边的景色。初秋的北京,树叶还未变黄,一路望去,两边行道上仍是浓绿一片,有时路过果园、农家,可见树上橙黄的柿子、红红的苹果、绿色的核桃,从眼前闪过,让人赏心悦目。再向西行,连绵的青山一路陪伴,永定河一段截流的湖水,泛着多情的涟漪,牵动着人的情思。水边垂钓的老者,静静等候着鱼儿上钩,水草深处烧烤的年轻人,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三菱”在朝前开,一会儿路边出现一个旧式的车站,看到“燕翅火车站”的老站牌,感到很新奇;一会儿望见远处两山之间有一座高高的桥,长长的一列火车,拉着一节节油罐车,从桥上隆隆飞过,钻进对面的隧道里。这景象,让人忆起五六十年代,京西城乡的情景。儿子说就是想让你们看看这景儿,现在北京城留下的不多了。边走边聊,不觉来到河北怀来与北京昌平的交界处,这时儿子才卖乖似地说:“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寻找一个从没去过的地儿,叫‘镇边城’,听朋友说,那儿能找到很古老的感觉”。听后,我也怀着好奇,一路跟他寻觅着。

“三菱”虽装有卫星定位器,但因路太生,又多岔路,还是几次走错了,问问老乡,拐回来再走,以至于后来走过了镇边城还浑然不知,问路边正采收核桃的农妇,她指着身后说,“从前面那个城门进去就是!”三菱赶忙又掉转车头,回到原路寻找。我打开车窗玻璃向外看,刚走不远,只见右手一侧的路边,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门,车停下,靠近跟前才看清残破的拱门上方有块窄窄的匾额,上面可见石刻的三个字“镇边城”。啊,原来这就是“镇边城”!这么低矮,难怪车开过去都没看见。儿子怕三菱车太高大,城门难进,就慢慢地、试探性地开着,还行,刚好能进去。

进了城门,找了个地儿停下车,我们步行进村。村子不大,从这头一眼就可以看到那头,一路走过,觉得这儿和北方一些村镇有些不同,路面全是用石头铺的,条石、鹅卵石、大小碎石,样样俱全,住房、房基和院墙大都是用石头砌的,看起来,真像一座石头城。走到村子的西头,举目四望可见层层叠叠的山峦,苍翠巍峨,如波涛起伏,连绵不断。从资料上知道这山叫笔架山,山北属怀来,山南就是北京。据说,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为了防备来自西北地区外族的侵扰,便在这些大山的峡谷中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层峦叠嶂之上,长城蜿蜒,堡垒、关城、烽火台,错综复杂。“镇边城”,正是这些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它就是当时为了镇守边防而修建的一座军事小城,可见其当年在镇守边城扼守京畿上的重要作用。

来此之前,儿子听朋友说,这里还留有一段明代残长城,我们很想去看看,向老乡打听后,绕过村后一条坎坷的小路,来到杂草丛生乱石累叠的长城脚下。儿子拨开草丛,攀着一棵小树,爬上了城墙,然后又把我和老伴拉扶上去。上了城墙,只见这座长城,已经残破不堪,墙基石块零落四散损毁严重,路面约有两三米宽,土石交错,坑坑洼洼,十分难走。抬头看,茫茫青山上一条白色的、细细的长城掩映在树丛之中,蛇行斗转,蜿蜒向上,顿觉沧桑和古远,令人不由慨叹,当年那猎猎战旗、踏踏马蹄之声,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今日展现在眼前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和平生活的美好图景。儿子探古的兴味浓,劲头足,披荆斩棘向上攀援,老伴紧随其后也上了几段,我气喘吁吁地爬了一段后,自叹不如,只好就地等着他们。望着儿子在一座高高的烽火台上,举起双臂向下挥手,我远远地向他招手,报以鼓励和致意。

从残长城下来,我们又去攀登镇边城的城墙。想来这座军事堡垒的围墙,一定是很坚固的吧。辗转上了城墙,感觉比那段残长城要完整些。这城墙大约三四米高,两米左右宽,墙体全是由大块坚固的山石筑成,看来果然厚重坚实,遥想当年这座小小的城镇,遇到外敌侵扰,定会是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地把守着通往京畿的通道吧。站在城墙之上或沿墙漫步,城内房舍、院落、道路等,一览无余,尤其是屋顶上那一片片的红瓦、灰瓦,错落高低,分外耀眼,房上现代化的太阳能设施,各家院落里结满果实的树木、花草,各家门口晾晒的玉米、葵花籽…昭示着镇边城人幸福安宁的生活。原想环城墙去探寻几个城门和瓮城的踪迹,遗憾的是并未找到南北城门的身影。听当地老乡说现在只有东门尚在,也就是刚才我们进门时看到的那个城门,他们说那门楣上刻写“镇边城”的匾额,还是南门被毁后移到这里来的。循着城墙走到东门附近,下了城墙,站在城门口,再仔细看看这座仅存的城门,从那沧桑的面容和残破的身躯,可见它历经年代的久远和曾经肩负的历史使命,由此不禁油然而生敬意,相信这座古城将会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护,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近它、体味它。

游览半日,已是饥肠辘辘,东门对面正好有一家饭馆,叫“镇边城村京沙小农苑”,是这里唯一的一家饭店。心想可能会挨宰,没办法,别无选择,只得进去。店主人很热情地接待我们,亲切地介绍他们的农家菜谱。儿子点了炒鸡蛋、肉丝炒青菜、烩丸子、饺子、葱花饼等农家菜饭,很快的,几盘味香、色美、量足的饭菜端了上来,我们吃的很满意,以为少不了会要一二百元,结账时却才花了五十多元。儿子直呼便宜,说比他去过的很多“农家乐”的饭菜要实惠的多,深感这里店主人的实诚和厚道。的确,他们就像我们在镇边城里见到的所有老乡一样,热情、朴实和真诚。愿这种朴实的民风,像这座古镇一样坚守下去,也愿更多的人受到这种淳厚风气的熏染。

文/张阿莹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