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勿删)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游“老龙头”

发布日期:2014-05-18   点击量:

山海关“老龙头”,是明长城东部的起点,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中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它早已蜚声中外,闻名遐迩。长期以来,成为寻访古韵的旅人或是来秦皇岛度假的游客的必到之处。 今年夏天,我和先生来到山海关度假,庆幸的是我们住的公寓,濒临海边,距“老龙头”仅有两里之地。晴日,站在房间的阳台向西眺望,海上老龙头完整的身影,宏伟壮观,清晰可见;雾日,远看一道长城、楼城的剪影,朦朦胧胧,如海市蜃楼,极富诗意。这么美、这么有名的景点,又近在咫尺,我们当然不会错过。来后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沿着海滨向“老龙头”走去。 穿过“铁门关”,向路人一打听,拐过一段路,老龙头长城景区就在眼前,一看表才走了20多分钟,真够近的了。进园时,我俩年过七旬的老人,享受了免费优待,心怀感激和惬意走进了景区。进门不久,一座古朴庄严的城门和屋檐飞翘的城楼,映入眼帘,“宁海城”三个石雕的大字,赫然显现在城门的上端,城门和构筑的城墙,围拢起一座坚固的城垣,老龙头即为城中的主要关隘。前行时,身边进出城门的游人络绎不绝,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老龙头”的主景区.

沿着御道的台阶一步步登上“老龙头”的顶端,抬头看“澄海楼”高大宏伟的城楼,令人震撼;它层层金碧辉煌的色彩,让人目炫。当年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澄海楼”“雄襟万里”横匾的字迹,蓝天下,依然鲜明有力,光彩熠熠。站在楼前,举目四望,开阔的海面,微波起伏,老龙头雄健的身躯,伸向蔚蓝的大海,如一艘巨轮,停泊在港湾。我们走下一道道蜿蜒狭窄的石阶,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穿过一座石城,来到了老龙头的“龙头”处。本想在题有“老龙头”字样的石碑前留影,一看等候合影的游人挤挤挨挨,根本无法拍照,只好望而却步,走到石城的最前端,俯身石城一周伸向海中的石矮墙,有人说这就是龙的头部,摸了它会走好运,我们相视笑了笑,也随兴摸了摸,然后匆匆离开了拥挤的人群,向回路走去。这时,已近中午,上上下下的游人越来越多,遥望对面的“海神庙”,想着也定会是人满为患,干脆先回到住地,等下次再来吧! 过了几日。这天,天气晴朗,轻风拂面。清晨,带着几分凉爽,我们再次走进了“老龙头”。进门时,园门刚开,整个景区还沉浸在静谧之中。抬眼看,天空透蓝,白云轻浮;下望海面,水波不兴,澄碧蔚蓝。真可谓海天一色,缥缈旷远。黑灰色的老龙头长城,宛若巨龙,背负燕山,屹立在这碧蓝的海天之中,昂首腾飞,显得苍劲威武,雄姿勃发。 这次登城时,没有了拥挤的人潮,少了嘈杂的喧闹,我们可以缓缓地行进,静静地观赏。当我们登上了明代蓟镇总兵、抗倭名将戚继光修建的入海石城时,极目远眺,感慨良多。这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22.4米的尽端,是由九层巨石垒砌的三丈高的海中石城,它犹如昂首的龙头,挺立在浩瀚的波涛之上。站在高高的城楼之上,手抚城堞,不禁联想到当年这座固若金汤的长城关口,在抵御外敌的侵扰中,该是何等重要的战略防地,我们守卫疆土的将士们该是何等的英勇和顽强啊!怀着敬意,我们来到了来龙头石碑前,这时游人未至,空气清新,一片宁静,汉白玉石碑上“老龙头”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分外醒目,我和老伴,每人手执一台相机,从近景、远景、广角、特写各个不同的角度,自如地为它拍照,留下了它的全貌,也从容地留下了我们和它的合影。 晨光渐浓,游人增多,我们从老龙头城走下,沿着海滨,踏着细浪,向对面的“海神庙”迤逦走去。“海神庙”在“老龙头”的西面,相距三百来米,是和老龙头遥遥相望的另一处海上胜景。它始建于明代初期,当时海运开通,船户渔民常将安全寄予海神身上,遂有建海神庙之举,之后,香火极盛。八国联军进犯山海关时,海神庙被毁于战火之中。今日所见的海神庙,是1988年,山海关区政府为开发旅游资源,恢复重建的。我们从“海神庙”高大华丽的牌坊走进,穿过一道白石桥,只见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殿堂神像,极尽威严。在三面海水的环绕中,在万顷碧波之上,这座庙宇如同瀛洲仙境,给人以神圣和奇幻之感。 登上“海神庙”入海的顶端,置身“观海亭”上,环视海面,波涛起伏,船艇穿梭,对面“老龙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湛蓝海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壮观。它坚毅的形象,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力量,它雄伟的身姿,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思和向往。我庆幸能看到如此雄奇壮丽的景象,我庆幸能两次游览这举世闻名的“老龙头”。

(张阿莹/文 许自强/摄影)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