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庆和三峡旅游似乎淌洋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在不断学习自己民族的历史。因为大足石刻、因为刘关张、因为三峡、因为大禹,……,传奇的故事令我流连忘返。
看长江三峡,是我先生的夙愿。现在机会来了:2012年4月我俩随团在贵州旅游后,返程时在重庆离团。4月24-27日在重庆等旅游了4天。我们欣赏大足石刻,参观三峡博物馆,乘船游三峡,最后到宜昌,28日坐火车到北京。重庆、三峡风光独特,令人难忘。重庆、三峡游,我为我们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我们华夏民族而自豪。
我们冒雨参观离重庆市区不远的大足石刻,大足取自“大丰大足”,这儿有70多处石刻,总计10万多尊石刻造像。众多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历史的生活画卷栩栩如生展现在我面前。讲解员的解说加深了我的理解。
这里有佛家、儒家和道家的造像,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比美。大足系列石刻,位置在山区险峻的山崖上,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也幸免了历代的战争和人为的破坏,是原汁原味的艺术珍宝。据介绍,它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开凿于唐永徽元年 (公元650年),盛于宋代,后来一直延续到明朝 (1368-1644年) 和清朝 (1616-1911年),大约延续了1200多年 。 现存5万多摩崖石刻和10万多条铭文。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宝顶山石刻雕刻在500米长的崖壁上,像一卷连环画教育人们积德行善,其中的“转轮经藏窟”制图精细,钎细的刀工,还配上合适的颜色。看的时候我想:做好事上天堂心安理得;做坏事要下油锅顿感毛骨悚然。“千手观音” 石刻 ,据统计有1007只手,不巧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正在维修,没有看到。
我国有十大有名的石窟,我参观了几个。2001年我们去了甘肃敦煌,惊讶于大漠深处石刻和壁画的雄壮精美。后来又参观了洛阳的龙门石窟,那里的卢舍那大佛高大端庄,面目慈祥,令人难忘。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按武则天的形象雕塑的,还有动人的故事。须弥山石窟在宁夏固原市,是我们的朋友曹勇带我们去的。第5窟是高20.6米的露天弥勒佛坐像,令人感到既亲切又崇敬。大足石刻则集儒释道于一身,重在教化民众。 我观察了几个石窟,为先人的虔诚感动,为先人的艺术折服,为先人精神鼓舞。数不清的石窟,密集的大佛保佑了我们祖祖代代!祖先用石刻保存大佛,警示世人教育后人。每一尊祖先的雕刻,都让我体会:人要有如佛的心怀多好!
在重庆第二天早上,下着霏霏细雨。我俩冒雨参观三峡博物馆和重庆市人民礼堂,两个建筑气度不凡。三峡博物馆是白色的建筑,人民礼堂是古色古香的绿色琉璃瓦屋顶,看起来有些像北京的天坛。我们走着曲曲弯弯的路,不远的景点却用了不少时间。下午2:00在朝天门“黄金水路线”集合,开始三天的三峡游。
赶到集合地点。雨越下越大,我要上厕所,本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没有想到却爬了好几层台阶,码头好高啊!开始步履矫健的我,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回来的时候我数了数,台阶有120级,相当于爬了五、六层楼。第一次尝试上山城厕所的味道。
三峡游第一站是张飞庙,里面的雕塑讲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一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第二站是白帝城,李白在此留下绝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刘备托孤发生在这里。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托子刘禅于他俩,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个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是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
我在这儿听故事看实景,增长了见识, 但真实的张飞庙和白帝城都因修建三峡大坝提高了上游水位而埋在水底了,现在的古迹,是依原样用原有材料重建的,这是修建三峡大坝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吧。
在奉节我们上了旅游船,我们的船屋太袖珍了,不少设备也坏了。两个沙发床之间的缝隙好窄。看看三峡就心满意足了,我想。导游绘声绘色讲解三峡故事。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流经青海、西藏、湖北等11个省和2个直辖市,最后流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我国土的1/5,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相传在远古时代,神州大地洪水滔天,一片汪洋。禹疏通江河,兴修沟渠。治理水害从岷江开始,又顺江东下到江州(重庆市)一带。娶涂山氏为妻,儿子名为启。至今,重庆朝天门长江南岸还有“夫归石”也称“望夫石”。禹在治水的13年中,3次过家门而不入。禹为“大禹”--伟大的禹。
三峡全长193公里(千米),两岸悬崖峭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大禹来到三峡,凿开堵塞江水的巫山,又凿开瞿塘峡,凿开西陵峡的“断江峡口”,长江顺利通过三峡。解除了水患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而上游的四川盆地变成“天府之国”。
现在还可以看到神女峰、“锁龙柱”、“斩龙台”、“授书台” 和“黄牛峡”等山峰。传说瑶姬神女在锁龙斩了姣龙,还有授给大禹治水的黄绫宝卷的书台,黄牛峡,是她留下来看守三峡的神牛。大禹治水在三峡地方听来,倍感亲切。是无数这样的先驱继往开来,才有了我现在欣赏浏览的闲情逸致。
我们在一个大客厅听故事,到游艇的最上面观看三峡。江水滔滔不绝,飞转的轮子周围泛起白花花的浪花,两旁是高万仞的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高的岩岸,水在下边流,猿在崖山行,鸟在崖上飞。后来我们自费游小三峡,一叶小舟在滑行,渔夫唱起山歌欢迎我们。耳畔是哗哗的流水,眼前的悬崖峭壁,连它的纹路也看得清清楚楚。渔夫请我戴竹笠,穿斗衣,拎竹篮拍照,我摇身一变成了渔妇。在三峡两岸到处可见“175M”的标志,这是三峡大坝蓄洪后上游水位的高度。一切建筑必须高于这个水线。因此,我们看到的三峡,已是“高峡出平湖”后的风平浪静,只能在想象中重现,小舟当年在长江滚滚洪流中,在两岸峭壁间左右奔突、上下翻滚的壮丽奇观;想象长江纤夫喊着号子拉船前仆后继的震撼景象了。长江这条母亲河已经被三峡工程驯服了。这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洪闸,还有水电站,通航船闸和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度为3035米,坝高185米。我们进入观光通道,看到轮船怎么通过五级船闸航行,看到高高的大垻和护栏。看到泄水和储存的设备。雄伟的三峡大坝,驾驭了长江的洪流。2010年7月,5次集中强降雨汹涌而至,当这场与1998年相似的大洪水突然来袭时,三峡工程经受了建成以来首次大洪水的考验。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3亿元。2012年三峡工程又经受了特大洪峰的考验。三峡工程用巨大的防洪效益报答了全国人民。
重庆、三峡的浏览,加深了我对历史、自然的了解。心中有了广阔的疆域,视野就宽广,胸怀就远大。
(文/白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