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十月二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对于我们老年朋友(银发族人)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回顾中华世俗文化史至今已有几千年的记载。过去的重阳节,是亲朋好友相聚到郊外去登高望远,插茱萸、观秋菊、品味菊花酒、户外活动和健身养生的好时节。唐明皇手下战将更直说:“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唐代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欣也写有“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历史记载重阳节的风俗活动早在两汉和魏晋就已形成,只是在唐宋年间更为盛行。
重阳佳节古代先民(百姓人家)看重的是农历的九月九日里有两个九,谐意则为久久两字。故百姓过重阳节所祈盼的是合家健康长寿、安康幸福能够天长地久。而那些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乃至达官贵族等,他们过重阳节则是席宴宾客、品酒阔论、吟诗作曲、抒发情怀。其境迂各有差异,所思所求也不尽相同,这里无需深究。
重阳的说法:是因为农历九月九日中含有两个阳故称重阳。其来源是以华夏老祖宗古代伏羲先天八卦中《河图》所对应的一、三、五、七、九奇数,九为最大。夏禹王的龟背图《洛书》中记有戴九履一,即头是九尾是一,亦称九为最大,因而以九为天、为乾、为高、为阳。这与孔子在易经中所编写的卦辞、卦爻说法相同。(注:五经之首是易经,周文王的八卦为后天八卦,他是为灭商纣军事斗争服务的。)
欢度重阳节的习俗,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演义这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现今已法定为老年人节日,这又融入了爱老、敬老等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参与重阳节的活动,虽说是为健身养生,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
党的十九大已胜利闭幕,我们在热烈欢庆十九大之时,也应高“兴”的参加重阳节活动。虽然部分银发族的老年朋友身弱腿脚不便,不易外出登高活动,但应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才能在新的征程中跟紧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一定能看到在党的指引下奔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夕阳红会更加美好,更能享尽人间的快乐、幸福和安康。
冯书田
编辑/郭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