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妙笔生花 -> 心得感悟 -> 正文

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之一——协商民主

发布日期:2017-11-14   点击量:

中国的协商民主始于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次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讨论通过了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几十年来通过实践,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拓展,汇聚各方智慧,集纳各界良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优越性。

有事来商量,大家的事由大家来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建立了一种事先协商、对各种意见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做出决策的程序民主。相较西方式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在于谋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良政善始,是探索追求“实质民主”的有效方式。同时,协商民主是一种“共识型民主”,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和权利,这与西方竞争性选举所实现的“多数决民主”,互相倾轧、互相攻击、各为私利,无谓消耗精力,由明显的区别。

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协商民主,产生于“和”的思维方式,在做重大决策前, 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集纳起来,在充分讨论、沟通后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理性决策。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的协商民主,既有可凝聚力量的团结,也蕴含着激发活力的民主。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点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一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核武器,实现无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二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各国要加强协调,要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难民危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

三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四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

五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各方要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实施,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

协商民主在助力中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同时,正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出去。近年来,国际秩序面临着深刻调整,在一片期待中,中国开始为失序的世界开出“中国药方“。从雁栖湖边到西子湖畔,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多次诠释”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于2017年2月10日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希望与各国一起做大共同利益,不断寻求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孕育有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于中国国内几十年的协商民主实践,它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着力解决国际性民生问题,也肩负着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重任。

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内容的中国式民主,是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制度安排。中国把自身行之有效的民主实践,积极运用于开辟人类追求民主政治新路径,必将大力促进世界政治文明进步,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发展贡献非凡的智慧。

从现在开始,扶贫领导机构已着手考虑,一旦任务完成或者脱贫攻坚有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应该培养当地干部,如回乡创业的、出去打工见过世面的、有一定技能的、复员转业军人等,这些是农村的能人,见过世面,有比较多的想法、有个人抱负,在这些人中筛选村里的带头人,使脱贫成果能保持并开创新局面。

(朱稼兴)

编辑/郭永秀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