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妙笔生花 -> 心得感悟 -> 正文

香港:如何让长者“老有所养”

发布日期:2014-03-19   点击量:

 香港的“银杏馆”,全店聘请老人当服务员,促进长者就业。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养老问题也是香港报章的热点话题。92岁的出租司机,白发苍苍的拾荒长者,住在鸽子笼板房中的孤寡老人,类似画面常常出现在香港报章电视之上。在香港,除 了公务员外的绝大多数蓝领、白领退休时都只能拿到一笔一次性的退休金,没有常态性的养老金可领。那么,香港是如何应对养老难题的呢? 给老人津贴和房子 其实香港给老人的福利并不少。最基本的是生果金和综援。生果金又称高龄长者津贴,年满70岁即可无条件领取。一周前,香港政府公布了新的生果金政策, 把原有的每个月1000元(港币,下同)提高到了2200元。 综援则是针对特别清苦的老人,资产和收入必须低于一定水平才能申领。综援还有一个颇有争议的限制条件,即子女要提供确定不供养父母的证明书,老人才可 以领综援。谁又愿意自认衰仔?有些老人愿意申领综援,但子女却不愿意签字,两代人之间由此关系破裂,也非罕事。 另一项对老人十分重要的政策是公屋政策。这条政策不只针对老人,但对老人有特别照顾。从58岁开始,香港的老年人可以开始申请公屋,60岁开始按排队先后 租住公屋,公屋租金从200多元到3000多元,视屋子面积与品质而定。政府还推出共享颐年,优先配屋计划,为愿意合租公屋的高龄老人优先配屋。 社会养老功能强大 相比物质匮乏,老年精神生活苦闷也许是更普遍的状况。1020日,一项名为老有所为活动计划颁奖典礼的活动在香港举行。这项活动已经举行了10年有 余,其宗旨是持续推动长者终身学习。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聂德权在典礼上表示,该活动10多年来已资助逾3600项活动,资助总额逾3500万港元。 不管是为生活所迫摆地摊,还是被习惯左右的白发企业家,香港许多老人老来仍在忙碌不停。政府推出的老有所为,意涵在于让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充实 自身,获得心灵满足。 香港老龄化程度高于内地,700万人口中有98万超过65岁,到2030年,老人比例将高达1/4。应付老龄化挑战,对香港而言一直是个沉重课题。回归以 来,香港社会不断有人呼吁建立全民养老机制,但由于财政问题始终未能实现。 香港政府及民间机构在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政府不仅在财政上支持社区养老,还培养了大量的养老服务团队和民间团 体。与政府有关的养老机构现在有长者地区中心、长者日间护理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家务助理队等。 据统计,20102011财政年度,香港政府拨给养老服务的金额高达40亿元。其中,38亿多元是拨给民间机构的。

 

(本文转引自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1023/c1008-19352570.html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