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迎着美丽的朝阳,怀揣着瞻仰革命遗址,学习革命先烈,重温党史、国史,看看老区父老乡亲的崇敬心情。我参加了北航老年党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清晨我们搭乘高铁,开始了走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走近“中国第二代领导的发祥地”涉县、走近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和华北革命烈士陵园的红色之旅。
我们近百人的团队,绝大多数60岁以上,80岁以上10人,70岁以上36人。可想活动的难度。在离退休党委白书记、郝副书记、郭副书记、三老协会领导带领下,离退休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做了大量过细的准备工作。如人手一本活动手册及胸牌,随队医生王大夫还带上便携式氧气瓶等。活动中他们更是关心备至,果断决定,发挥高度的组织能力。在和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三天的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大家接受了一场党史、国史的教育,一场群众路线的教育,积蓄正能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封闭列车在高速行驶中,车厢里大家兴高采烈,“车速300了”,“怎么没感觉呀”,“比坐飞机还平稳呢”。团队中许多人是头一次乘高铁,既新奇又感叹。伴随着车窗外闪过的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油油的庄稼,燕赵大地好美呀!仅用了2小时15分钟,我们就来到邯郸,高铁拉近了距离。祖国高科技走在世界的前沿,大家切身感受着,心中荡漾起中国强、中国好、中国美的赞叹。
我们乘上汽车,导游介绍邯郸的古往今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给古老的邯郸市,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燕赵儿女跟着伟大的共产党,正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奉献、开拓前进。
导游为我们唱了一首歌:“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是啊,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粒种子,都要与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
非常巧合是我们来的前两天,11日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西柏坡,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他表示: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太行山麓东面的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组织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
在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时,讲解员说:一位外国记者看到这间简陋的房子,和只有三张桌子,一幅拼接地图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时,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太不可思议了。他哪里知道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啊。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这是在长期的群众工作的基础上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
当我们来到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面对党旗举起了右手,“两个务必”在耳边鸣响,在心中铭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永远跟着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实现中国梦,这就是一名普通党员的追求和承诺。
青山绿水掩映下的西柏坡,显得格外庄重大气。伟人群雕像下面,是鲜花组成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金光闪烁的大字。我们乘观光车参观西柏坡,我恰好坐在司机旁边。他问我:你们在北京什么地方?我答:海淀区。司机满脸春风对我说:我儿子就在你们海淀区工作,他在那里可好了。我说:您家的生活也好吧?他说:是啊,现在老区变化可大了。我不由想起十年前来西柏坡,那时乡亲们还比较穷。如今西柏坡大变样了,道路宽畅,周边盖起了楼房,还有休闲场所,已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这都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带给乡亲们的实惠,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我们来邯郸的当天,就到了位于邯郸市涉县城西4.4公里的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当年刘邓大军进驻赤岸,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央及地方的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重要机关驻扎涉县,这里随之成为边区的首府。从这里走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发祥地”一二九师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勇往直前。
到涉县来,是我很久以来的期盼。那是因为一个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70多年前一位18岁的青年,从南方经转香港、武汉,千里迢迢投奔延安。从抗大、鲁艺学成后,来到涉县,来到刘邓大军政治部。他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有一次他生病了,病得很重。老乡为了救他的命,拿着自己仅有的农产品,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封锁线,到敌占区去换药品、鸡蛋等。几个月后他病愈了,老乡成了他的重生父母。
还有一位年仅8岁的小女孩,由于河南闹灾荒,无法生存。她跟在八路军队伍的后面。以后她成为一二九师文工团的小团员。八路军救了她。
后来他们成为夫妻,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解放战争,他们无时间照看初生的婴儿。就把婴儿寄养给了涉县的老乡。老乡按照自己家的姓给他起了名字,用乳汁、用一颗红亮的心养育他五年。直到建国后,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再后来夫妇俩对他们的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要忘记老乡的养育之恩,要永远牢记人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让我深深懂得人民的伟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实践活动最后一天,我们来到华北烈士陵园瞻仰,在纪念馆重温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感人事迹。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历史为镜知兴亡存废,以人民为镜知人心向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习近平总书记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让我们永远做人民中一员,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文/叶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