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28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退休第一、第二党支部,在职交工仿真中心支部、博士生仿真中心支部及1104本科生支部共同前往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区及盘上烈士陵园开展了一次党支部共建活动。
参加此次共建活动的五个党支部包括了老中青三代共产党员,其中既有入党数十年的老党员,他们虽然年事已高,退出了工作岗位,但是仍在发挥余热,为关心下一代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也有奋战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有刚入党不就,但同样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大三学生。这次活动也是我们学院师生支部共建活动的又一次尝试。这些汇聚在一起的老中青三代共产党员正如我们的党组织一样,不断补充着新鲜血液,前仆后继,不断发展壮大,革命事业代代相传。
在汽车上,大家很快就相互交流起来,气氛很是热烈,时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合唱,时而是简单的党知识问答,伴随着欢声笑语来到了盘山风景区。
盘山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之地,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石刻、碑记。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凯旋驻兵于盘山,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句:“翠野驻绒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清朝乾隆皇帝巡幸盘山时,就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临时改变了行程:上午先开始登盘山。因为年龄、体力不同,我们兵分两路,退休支部的党员同志鉴于年事已高,决定乘坐缆车上山,坐在缆车中边饱览五峰雄姿,欣赏怪石奇松,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修建者的不易。而教工支部与博士生、本科生支部的年轻党员同志选择徒步登山。平时由于学业繁忙、教学科研压力大,没有时间健身,正好借此机会锻炼身体,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一下盘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
从山上下来,在休息厅里,老中青党员齐聚一堂,共同感悟我们党93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纷纷表示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五个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顶着烈日来到了盘山烈士陵园。盘山烈士陵园位于天津市蓟县盘山东麓,是为纪念在冀东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于1956年兴建的,1959年建成。占地20公顷,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纪念馆、盘山抗日斗争事迹陈列馆、革命斗争史碑廊、石海战斗遗迹和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建筑物宏伟壮观,富有民族风格。园内松柏苍郁,建筑物宏伟壮观,富有民族风格。园内松柏苍郁,肃穆庄严。盘山纪念碑用汉白玉石块砌成,碑基面积1177平方米,碑高27.5米。四周碑文分别是聂荣臻题写的“光荣烈士永垂不朽”、谢觉哉题写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运昌题写的“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宋劭文题写的“抗日英雄浩气常存”。烈士墓区安葬205名烈士,多数是抗日战争牺牲的老红军和八路军指战员,主墓长眠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和冀东西部地区分委书记田野。陪墓32座,群墓171座。烈士纪念馆内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和烈士遗像、传略及烈士英名录。
我们参观了烈士纪念馆,管内展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珍贵革命文物二百余件,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生动想象地概括介绍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革命先烈用生命的鲜血捍卫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那里,党员们细心的观看着每一个陈列物品的来历和每位人民英雄的英雄事迹。
然后我们来到了烈士纪念碑。站在纪念碑下,向烈士致敬,此时,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接下来所有党员在退休支部有62年党龄的老党员胡浩同志的带领下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宣誓。党员们个个紧握着右拳,高昂着头颅,在党与烈士们的见证下用最真诚最高亢的声音念出了那“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词。那一刻,每个人心中都为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宣誓完毕,同志们围绕烈士纪念碑环绕了一周,近距离的观察了这座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雄伟建筑。
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为期一天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支部共建活动,充实而圆满地结束了。此次活动,加深了各党支部党员的交流,同时也为今后的党支部共建活动提出了新的方向。
(文/王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