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委 -> 正文

大学生的机器人梦想与现实——北航"三老"协会机械学院分会与2015届新生座谈会记实

发布日期:2015-12-23   点击量:
   
   1122 下午2点,北航"三老"协会机械学院分会全体委员等同志驱车赶往北航沙河校区,参加一年一次的“新生座谈会”。

今天是“小雪”节气。雪舞京城,银装素裹。天气十分寒冷,但这些退休老同志,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不怕大雪纷飞,克服种种自身困难,参加这次关心下一代年青人的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特聘北航博士生导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宗光华教授,主讲:大学生的机器人梦想与现实。

宗光华老师虽于201311月办理退休手续,但他始终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他多年从事机械学、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并多次组织(组委会主任)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为我国机器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次座谈会得到机械学院新生黄指导员的大力支持、热情接待和组织工作。同时特请沙河新校区党委书记陈志英同志光临指导。

下午3时座谈会准时开始,今天参加会的学生非常的多有200多人,一个大教室座无虚席。在热烈的掌声中欢迎宗光华教授,他快步走向讲台,与新生招手致意。

宗教授首先想起他第一次踏入北航的情景。那时北航是在极其荒凉一个叫“柏彦村”[彦:古代指有才德的人] 地方建校的,是一个远接西山苍茫,近揽蓟门秀色的小村落,这是北航的“根”。他谈研生涯是沐浴着“柏彦文化”渡过的。如今北航经过多年砥砺,辛勤浇灌绽放了“柏彦文化”今天的芳华。宗教授认为“柏彦文化”的精髓归结为八个字:“情操高尚,学术精湛”

宗教授通过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精典大赛项目精心打刻的光盘,用多媒体视频方式演示。他精彩的演讲,引人入胜!

屏幕上不断出现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经典项目。给人的印象是机器人不是人,但它的灵巧、细腻的动作,使人耳目一新,尤其机器人篮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誰投进球架铁圈里的球多,谁就获胜,使人高兴万分。机器人的手,是其重要工具,它能完成各式各样的任务。创新已经是时代的象征,撞击着人们心灵的火花。机器人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变化着我们生活的情趣,已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3年北航机器人研究所联合海军总医院研制成功适合辅助脑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截止2008年年底,该机器人已经成功实施5000多例手术;2007年,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仿真鱼,这是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人鱼,可以在水里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快、慢)游动,目前已应用在水下环境检测、港口监控、搜救行动、人道主义排雷、海岸安全、海业管理、反恐行动和军事行动等领域;演示中有四足仿生机器人--猎豹,具有极佳的机动性,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腿形机器人,最快奔跑速度达到46km/h,其有外置(身上)液压泵提供动力。

   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机器人这个家族定将“枝繁叶茂”。纵观当今世界,一般只有发达国家才能研制、制造机器人,也只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才能大量使用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技术会向智能化、柔性化和网络方向发展。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机器人足球队于人的足球队比赛;机器人羽毛球队与人的羽毛球队比赛。我们将拭日以待!

精彩的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宗教授针对新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创新?目前我国机器人现状如何?......都作了满意的回答。他说:“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奋斗目标。说得通俗一点,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作不出来的,你作出来了;他人办不到的,你办到了;……这就是创新。又如,机器人增添了皮影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这也是创新。他又说: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产业链主要环节技术成熟度较低,产业化能力偏弱,自主品牌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技术质量水平不高,品牌认知度低,市场培育有待提高;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国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已处于世界水平;救灾救援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也有实用化产品,但整体技术、应用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差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学生要实现机器人梦想,就必须学好、夯实各门课程的基础、爱好全面、知难而上、勤于动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始终不懈的攀登,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转变,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最后。北航沙河校区党委书记陈志英同志也讲了话。他说: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听到了宗教授精彩而动人的演讲,受益匪浅。我们要继承前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开拓机器人这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高科技领域。北航有这么好的资源(听说在北航已举行了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我们要倍加珍惜、爱惜,并呼吁有关部门、有关领导重视,积极参与机器人研究工作。希望同学们乘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股强劲的东风、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梦想、去迎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文/兰景义 摄影/黄晋国 兰景义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