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热点新闻 -> 党建工作 -> 正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 担起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记北航后勤退休职工第六党支部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0-12-03   点击量:

2020年11月28日,后勤退休职工第六党支部,前往延庆平北红色第一村参观学习。党日活动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担起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做阳光老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清晨,我们迎着初冬的旭日,乘车前往延庆平北红色第一村。车行进在京郊大地上,尽管天气凉意扑面,但车窗外车水马龙,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象。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打响抗击疫情战斗,取得阶段性胜利,使得人民的生命得到保护,复工复产复学,全国各地,京郊沃土上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前些天新闻报道全国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这些让我们感动之至,令我们感激不尽。我们深知: 只有生活在中国,才能实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现在全世界疫情仍然严重,只有生活在中国才能有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享有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承担。如今我们才能在京郊大地上驰骋,才能去参观学习。沿途的风景引起大家感慨万千,这也是今年支部第一次党日活动,大家欣喜万分,心怀感恩,大家快乐着,兴奋着,相聚一起,有着说不完的心里话,叙不尽的贴己事。

经过十三陵,八达岭,车子行进在燕山盘山路上。崎岖不平的山路,起伏蜿蜒,车辆随之颠簸晃荡起来,许多人开始晕车了,他们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条件是多么艰苦呀!革命前辈在崇山峻岭间抗击日寇,不怕流血牺牲,也誓要把侵略者消灭光,保卫我们的祖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们来到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在大门前庄重地展开党旗合影留念。

走进展厅,平北这段抗击日寇侵略者的历史通过展板,实物,模型等,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幅幅图片叙说着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史诗般感人故事,一件实物记录着刻骨铭心般辉煌历程。展览叩击着每名参观者的心灵,让我们受到深刻的革命教育。

平北,即北京以北,东至承德,西至张家口,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是伪蒙疆、伪满洲、伪华北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是敌人的心脏地区,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异常残酷,日寇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之三光政策。“强化治安”、“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在庞家堡,日寇屡次制造血案,屠杀我矿工两万七千余人。平北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付出重大牺牲。仅龙关、赤城两县,每六人既有一人为国捐躯。优秀指挥员,十团团长白乙化光荣殉国;连长谢瑞沙场浴血;当代佘太君邓玉芬毁家抒难,献出丈夫爱子七人;民兵英雄何金海,大摆地雷阵,威破敌胆。凡此气壮山河之英雄业绩,不胜枚举,抚今追昔,慷慨悲歌,无愧于中华民族之魂。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纪念馆于1997年7月开馆,分别以大量的图片和抗战文物,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给平北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讴歌了平北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览共分八个部分:

一、日军侵占冀热察边 二、八路军第四纵队东进 三、创建平北抗日根据地 四、巩固发展平北根据地 五、反扫荡、反蚕食、反“无人区”斗争 六、平北军民坚持抗战 七、攻占张家口光复平北 八、平北英烈名垂千古

史书和时间一样无情,许许多多的往事被过滤、被忽略、被忘却,只有那些惊天动地的伟绩,才会载入庄严而沉重的历史。而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给参观者的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史册中一段难以寻到的史实。其斗争之艰巨,牺牲之惨痛,战争之伟烈,足以光照千秋。那炽热不息的情感,不屈不挠的面孔,热血沸腾的英魂,一直在历史的字里行间闪光……我们不该忘记!

平北红色第一村——延庆沙塘沟村,坐落在大庄科乡西北9公里处,距延庆县城49公里,距北京74公里。抗日战争时期是平北抗日根据地最早地区。1938年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沙塘沟村诞生,共产党在这里播下了火种,发展了6名农村党员。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同日本鬼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游击队后方支援前线,妇救会为战士做饭、做军鞋、缝补军装,儿童团站岗放哨,村民团结一心抗击日寇,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纪念这段革命历史,砥砺后人,展厅中的雕塑还原了当时入党宣誓的场景。

支部全体同志在参观过程中心潮澎湃,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样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沙塘沟村诞生了。为了缅怀先烈,砥砺前行,在支部书记张金良领誓下,大家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真实的历史,让每名党员受到深刻教育,思想得到升华。大家纷纷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奋勇前进!在新时代担起共产党员的责任,做阳光老人,为党和人民奉献力量!

党员同志还写了心得体会发到支部群里:

丁惠敏同志说:支部组织我们参观平北红色第一村,收获不少。抗日战争时期,延庆县大庄科乡沙塘沟村是平北地区是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被人们誉为“平北红色第一村”。也是平北地区最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参观使我深感:因为信仰和理性的命题依然牵动着你我虔诚的情感,依然让我们情绪饱满,许多革命的故事,依然吸引着时代的注意力,镰刀,斧头,碾子,大刀,粗布军装,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仍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这个村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平北抗日斗争的发源地,今天我们不仅参观了红色第一村的展览,张书记还带领我们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让我们心胸澎湃,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牢记,在新的一年里,祝我国取得更大胜利。

王金芝同志谈感想:山里人以前特穷,在党的领导下日子一天好起来。我问一位看路的老乡:“下面的二层小楼是国家出钱给你们盖的吧?”她说是的。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老区的人民,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越好人民越幸福。祝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孙月华同志说:当我们走进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时,看到大量的宣传展板和大量抗战时期使用的文物,真实再现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峥嵘岁月。

瞻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优秀事迹,我们每个人都心潮澎湃,跟着张金良书记一起举起右手,神情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每一位党员 ,再一次受到党员党性的再教育,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永远忠于党,永远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展厅之外,我看到宣传广告栏中的三个公开:

1、即时公开,是对村两委班子,村干部的民主评议;

2、阶段性公开,是对低收入人群的入户调查;

3、长期公开,是对村财务报表、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献爱心、党员为群众做实事的事迹等,都很感人肺腑,不愧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巾帼红色教育基地”。

平北村的村民淳朴善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平北村不愧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第一村。

支部书记张金良说:通过参加学习,深刻感到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自觉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纷纷表示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让我们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谈抗战精神: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

二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

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与信念的较量。必胜信念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全国军民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五是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来到英雄广场合影拍照,以示敬意。

乘车返程中,大家理想信念满满,凝聚力倍增,党的观念更强了。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桑榆非晚,夕阳正红。

文/叶瑞华

摄影/王金芝、丁惠敏、吴会良等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