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热点新闻 -> 处内新闻 -> 正文

引领发展 创造未来 | 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在《Science》发文,向世界介绍北航!

发布日期:2017-10-23   点击量:

来源:北航新闻网
        编者按:在北航
65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之际,20171020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刊发了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的署名文章《Trend-setter and future-creatorBuilding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rooted in China》(《引领发展 创造未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现将文章英文版面转载如下,并提供中文翻译,以飨读者。

Science》(20171020日)封面

Science》(20171020日)P1

Science》(20171020日)P2

Science》(20171020日)P3

引领发展 创造未来

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

徐惠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是北航建校65周年。195210月,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等八所中国著名高校的航空院系合并组建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作为一所肩负神圣使命、承载宏伟愿景的大学,学校的理想抱负、传承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紧密相系。建校65年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现在的北航,拥有三个校区,30000余名在校学生以及近4000名教职员工。2016年学校确立了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远景目标。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北航校门(沙河校区)

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要为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学校坚持全球视野,坚定特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建设引领发展和创造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在传承人类文明中彰显价值,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北航路径。

北航国家实验室大楼(沙河校区)

学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育人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育人才,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国家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和奠基人才,一批批各领域杰出人才、行业精英从这里走出,将北航的精神火种播撒到世界各地。2017年,北航迎来了建校65年以来最大的人才培养改革,按照“学生为本、通识为基、融合一体、创新开放”的理念,成立覆盖一、二年级的“北航学院”,实施完全大类招生,强化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整合全校教育资源,统筹书院建设,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北航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学子就读,每年全国高考有将近1000万考生,平均排名前千分之三的考生才能考到北航。

北航学子在新主楼前合影欢庆(学院路校区)

学校始终坚持学术至上,形成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的科研基础和创新力。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航空航天工程学科排名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学校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中国高校前列,研制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多项空白,近年来共获得1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得国家高等级科技奖励的纪录,被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不断强化基础前沿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多项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在仿生界面、热电材料、量子测量等领域初步实现了引领科学前沿。现在的北航,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

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窦店校区)

面向交叉前沿科学研究,学校着力推进优势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出了拓展医工交叉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高起点建设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汇聚了以Alan J.Heeger教授、Albert Fert教授、Thomas C. Südhof教授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全球顶尖人才,打造“中国医工硅谷”,形成辐射京津冀、影响全球的世界级生命科学、医学与工程科学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北航李晓光教授团队针对脊髓再生这一世界难题,成功研发出 “脊髓重建管”,为截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2017年联合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C. Südhof教授,与美国“迈阿密计划”合作,协同国际一流脊髓损伤临床研究专家发起“2017 SCI-北京计划”,致力于为百万脊椎受伤患者带来福音。刘红教授主持的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20175月份启动“月宫365计划”,进行为期一年的多人次密闭实验,对载人深空探索事业提供科研保障。

“月宫365计划”志愿者在“月宫一号”内做实验

学校立足人才强校,着力打造一支高端引领、储备厚实、整体卓越的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建校之初,学校就汇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学术背景、代表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中的佼佼者毕业于MIT、加州理工、帝国理工、斯坦福、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可谓精英荟萃、群星闪耀。近年来,北航坚持高端引领,以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为载体,探索实施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的国际化人才汇聚与支持模式,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3人,汇聚了8位美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等著名院士,以及26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新增院士8位,30余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杰青等各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以国际青年学者唯实论坛为窗口,吸引一大批毕业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一流大学的优秀青年才俊加盟北航。

北航优秀青年教师

学校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通过实施“UPS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2005年创办的中法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两国工程教育优势,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范。2017年成立“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努力建设全新高水平国际化通用工程教育示范学院。获批设立“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2017年,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顶尖高校共同建设“北航北斗丝路学院”,开启北斗导航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新起点。

北航国际留学生

北航,一所有担当、有梦想、有情怀的大学。在这里中西文化汇通,科技与艺术交织,传承与创新共融,激情与灵感碰撞,在这里每一个舞台都可以绽放梦想,每一条道路都能够通向远方。六十五载办学薪火相传、硕果累累,这所中国年轻的重点高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北航主楼(学院路校区)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