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老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航老故事 -> 正文

北航老同志回忆我校试点创办“半工半读”学制过程

发布日期:2020-10-10   点击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大踏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高潮,高等教育领域如何迎合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有为的建设人才成为当时教改的中心议题,从上到下广泛提出了创办“半工半读”学制途径代替现行的全日制方案,这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一、班子筹建和教育大纲拟定

1965年夏,北京航空学院党委当机立断决定成立了“半工半读”学制试点小组:党委书记王恒亲自担任组长,选定制造工程系(当时九系)的飞机和发动机工艺两个专业的学生为试点对象;任命当时的系党总支副书记朱万金为试点组副组长负责常务工作,系教学副主任张继堂负责筹备拟定新的教育大纲;从901和902两个专业教研室抽调王应德和李俊刚担任该两个专业学生的政治指导员;配备有多年教育经验的冯宗律和龚本正老师担任班主任;从全校基础部抽调了有教育经验的各种基础课程,包含政治、外语、高数、制图、材力、理力等专业教员,专门成立了一个“半工半读”教研室,由原九系902教研室主任张耀宸教授担任主任。济济一堂,声势浩大。

在领导班子与新教员组成的教研室成立后,“半工半读”教学工作也就全面展开了,负责教学安排的张继堂与张耀宸教授按照培养目标共同商议安排出了第一年的主要课程和任课教员。由于党委第一书记亲任组长的重视,从各基础部有关教研室抽调的教员得到了当时校办工厂领导的支持与肯定,所有被调的参与教员也自感光荣且责任重大,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在当年新生录取工作中学生科的干部也在系有关教员配合下展开了有序的对半工半读新生录取工作,尽量择优录取,其中有不少德智体兼优的三好学生,这就为办学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总之当时在学校掀起了一场大家都在为“半工半读”教学试点有条不紊、紧罗密布的工作做准备之风。

二、办学过程简要回忆

1965年新生入校开学后当年的九系呈现出两类学生,一类是占多数的全日制,另一类是少数的半工半读制,也就是当年刚入学的591和592两个大班,共四个小班,全部新生约百余人。因为我担任592大班的指导员,下面主要回忆该大班的入学和办学的过程。开学第一课是听主管半工半读的系教学副主任张继堂对新学制实施的动员报告,他对新学制的重大意义与学生培养目标和任务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阐述,通过学习讨论、新同学代表当众表态,学生们对半工半读有了全面了解与认识。与全日制学生一样,这五年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理论基础又要参与实际劳动。大家意识到被试点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许多学生写信给远在他乡的家长与亲朋报以自己被选进半工半读的好消息。

 

北航592大班学生1970年毕业合影

正式上课前进行了短暂的军训,开学后沿用军训的生活习惯一度打破了学校学生上课散乱踏进教室的习俗,两个半工半读专业的学生班都按大班由宿舍整齐列队出发,一边高唱革命歌曲一边踏步向教室前进,下课后去食堂也均整齐列队,一路好不威风。这成了北航建校以来,学校内第一次出现学生整队进教室的现象,也是全国除了军事院校以外高校学生上课整队进教室的首举。大部分全日制学生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这新现象并纷纷让道而行,成为学校一道新的风景线。学生在教室中的课程基本都安排在上午,下午则去校内的附属工厂参与生产劳动,每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人师傅带领和指导,亲手实地参与各种工种的实习与操作,让他们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体会,同时为了同学们能在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下午也留出一定体育锻炼时间,经过一年两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感觉到既完成了原计划的大学课程,得到了理论的提高,同时直接参与生产劳动掌握了一项生产技能,从感性上得到了提高。学校经过一年的试点后开始准备下一年开学筹办新一届的半工半读班,抽调了曾妙南(后任校党委副书记)与许俊英(后任七系党委书记)分别任下届该两个专业的指导员,提前下沉到班级,融入到学生中去。

可惜的是半工半读学制试点刚开始一年,1966年全国就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大中小学陷入全面停课,学生们全面投入运动,这次试点工作被迫暂停。直至多年后的文革后期,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学校对专业课程空缺的部分给学生们补了一些课,他们才在1970年夏按期毕业离校。当年正逢三线的航空工业战线急需人才补充,除个别参军入伍或地方工作外,大部分学生奔赴内地三线工厂企业参加工作。尽管他们在学制期内被文革耽误了多年的专业学习,但由于一年之久的半工半读学习基础使他们获得了大量实践知识及后期的短暂补课学业,据我所知他们在工作之初都能发挥个人特长,体现出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短期内很快都肩负起了工厂赋予的工作任务,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应有的力量。

三、592试点班学生们的几个特点

592班学生们从在校和毕业离校后参加工作中表现来看相比其他学生确实有些不同的表现,根据我个人了解与部分同学回忆大致有以下几点:

有积极追求政治觉悟提高的要求。

由于原本入学基础较好,学生中拥有不少各地区三好生,加上入学后良好的政治氛围,在当时的系总支直接领导下调入政治教员马士克加强对592班的政治工作,第一学期就有不少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支部考察与培养先后正式发展了十位同学加入党组织,他们也就成为当时试点班中和毕业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中流砥柱起着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全班很多学生毕业后通过工作锻炼与考验被当地党组织吸收成为先进的共产党员,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共产党员穆延化同学毕业后见义勇为的事迹。学生时期的他并非是个体强力壮者,但在情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挺身与歹徒搏斗因而造成多处刀伤,受吉林省政府当众表彰,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舍生为民除害的英雄本色。

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

毕业时除个别学生被选入空军等单位外,当时大部分学生应国家航空工业建设需要基本奔赴内地三线新建各航空工业企业单位工作,由于在校接受半工半读,过程中直接接触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因此对生产现场并不陌生,很快就能立即投入独立工作并在短期内许多学生直接担任了车间和工厂负责人等重要工作,成为当地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数年后他们自发集体回校与师生相聚各自叙述离校后的经历,很多学生说由于得益于半工半读的实践,一参加工作就感到能得心应手,因为工厂的各种设备自己在校就很熟悉,部分学生后来转行提拔为党政领导工作,如学生崔xx他后来转入河南南阳市委任常务书记,后期提任为总管国家粮仓的郑州粮食厅厅长,进入中央干训班学习中受当时总理朱镕基委托向学习班讲述国家粮食政策的报告;刘xx同学工作后进入国家对台两岸关系协会工作,肩负起台湾海峡两岸协会副秘书长重任,活跃在外交战线上代表国家直接与台湾海基会协调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丁xx同学参加工作后首先调任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后任五常县委书记鹤岗市市长省委建材等多领域工作;王xx同学参加工作后从江苏南京航空大企业511厂的普通干部做起逐步提升为副厂长;张xx环同学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后调任该校海外教育学院任党委书记;刘xx同学长期担任大连市涉外企业的总经理;李xx同学任山东国航办公室主任;参军入伍的徐xx担任驻120厂空军总代表,担负着监管军工产品的质检重任,个别学生被选入本单位党委委员直接参与领导工作,有的学生分别在南京长春等地方的发改委担任重要职位,也有些学生在各地学校担任教授从教,还有一些学生转行工作在与学校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单位,如任重庆检察院检察长的杨xx,任云南昆明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xx等,总之他们都各显其能各自为战分散在祖国四面八方,涵盖着党政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体现着强大的独立工作能力。

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生活风格。

由于上学期间实施的集体整队上学上工,整队下学,类似半军事化的形式,培养了良好的集体生活风气,形成了良好的团结互助优良传统。在校期间他们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文革运动,年轻的学子们第一次集体经历了如此大的政治风暴,经历了考验,见了世面,他们在运动中也不忘生产劳动自动组织师生去往市政工厂参加技工劳动,毕业分配工作后虽已分散全国各地但数年后又分久必合,在部分热心成员倡导下将大家又重新集合起来,他们成立了592同学会公选出了会长和副会长并保持数年后多次回校相聚,凡是学校重大校庆日或班级有意义庆祝日他们几乎都能一呼百应,同聚一堂。聚会经济有困难时出于对集体的热爱有的学生自告奋勇拿出个人年终分红全力支援,平时经常利用建立微信朋友群相互通信交流。我毕生从教,经历过与无数学生接触,至今唯独与该班学生还保持有一定联系,全校历届毕业生班级中能如此团结一致保持连续多年同学聚会的还不多见。

 

北航592大班学生1995年首次回校聚会师生全体合影

 

北航592大班部分学生2012年学校50周年校庆合影

四、几点浅识

当年的半工半读试点由于文革被中断,只进行了两个学期,虽后期有复课闹革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并未走完整个计划的内容。五年中掺杂了多年的文革杂音,光阴似箭,这个试点时至今日已几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今年应该是他们毕业50周年,绝大部分同学已进入退休之年,现今学校中很多当年参与者也都分散或离世未能有全面总结与探讨的机会。但在我的脑海中始终回旋着一些问题,例如半工半读这种体制在高校中今后是否还值得广泛推行?如果继续推行应出台哪些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我们试点中有哪些是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不足之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次试点依我个人己见时间虽短但成效显见,同学们在离校独立工作后的表现即可证明:我们加强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实施了上下课整齐列队的措施,提高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参加了实际生产劳动获得了大量生产知识等都对培养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从试点工作的整体意义上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只是实施了“半工”和“半读”的字面上的第一步,现在看来步子还不够大,后面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可以做,如何深刻理解和细致的实施“半工”和“半读”需要作出科学的安排与实践,对半工半读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全新的理念。在“半工”的领域除了让学生学到和领悟生产技能外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为劳动而劳动,应有积极的创意理念,要引导学生对劳动创造世界的重大意义的认识与兴趣,深刻自觉理解劳动光荣与伟大,对于进入高年级后“半工”的内涵应逐渐从简单的生产劳动提升为复杂的创新劳动,向生产科研的实验室靠拢,鼓励学生向技术创新推广上力争上游,可与参加科研的教员队伍相结合,对一些当今生产急需的课题做些了解与配合,既可深入提高专业兴趣也为日后工作准备条件,记得当年在机床教研室已开始对机床自动控制进行数字化研究,工艺教研室中也已进行发动机叶片生产工艺项目攻关,直至今天在这个芯片和叶片两个领域美国还卡我们的脖子,如果学生当年能参与在这些项目之中一定会有重大收获,但如若提升为复杂的创新劳动我设想也需要创造下面几个条件:1)教员条件: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员给他们一定时间下沉到基层企事业单位或地方发改委脚踏实地深入调研寻觅当今合适课题与项目,这是要有毅力与精力才能做到的, 2)学时安排:譬如说腾出一年半载时间师生共同下到有意向的企事业单位既工作又学习,这就要压缩部分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学大纲要统筹变更,3)社会支持:学生在学期间下到企事业单位免不了会给单位增添一定麻烦,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可试点出台一些有关条例加以提倡和支持,学生如在生产科研中有突出贡献或创新,学校也应出台些适当经济鼓励政策,这些经济措施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总之这样的高校学制改革对理工科专业来说既捋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又拉近了供需关系和毕业分配就业,更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为年轻学子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高校学生经历中小学教育及大学初期教育后在这个年龄段是最有为有朝气意气风发的时代,只要我们任务务实方法得当有劳有获成功有奖激发出其蕴藏的潜力就会迸发出一代人无穷的力量,或许涌现出无数创新成果,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将展现出我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半读”领域也不能照旧全搬常规的教学课程,对原有课程要做全面分析,数理力学类理论基础课程既要保留还要加强,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创新人才,可删减一些与日后工作关系不很密切的课程,而对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设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环节可与上述高年级的创新劳动相互融贯,这样既保留传统的基本学习内容又加入一些适应时代潮流的创新理论课程和多种自选课程让学生有灵活学习与应对日后工作的机会。此外,大学期间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应该加入一种研究人生哲理的课程内容,中国革命史的课程是大学传统的必修课程,但历史教育不能仅讲史料,可结合历史人物剖析人生哲学把课讲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要时可单独开设课程请学识渊博的一些社会科学家编纂课本,分析各类历史人物成败成因,从中探求新一代人如何追求正确的人生哲理。此外我们现在世界推行孔子学院,而我们自己的大学中对古文明却很少介入,增加一些这类选修或自学课也可探讨,总之半工半读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试点而是要将其推向更高的创新目标,成为教育战线上一支生力军,能培养出一代既能在政治思想战线上能做到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先进战士又能在科学进军道路上有创新作为的人才。以上回顾之余略述己见,不当之处望有关师生指正。

 

  北航592大班部分学生2012年重游颐和园合影

 

北航592大班学生2015年入校50周年聚会合影

文/李俊刚

编辑/郭琛依

编排/郭琛依

审核/郭永秀

 

Copyrigh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电话:010-82339367 邮编:100083

信箱:bhltx@buaa.edu.cn 传真:010-82339367

手机版

北航离退休公众号